1、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②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③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④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⑤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①②③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①⑤③④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唯唯连声 言行相顾 怒不可遏 豁然惯通
B.咬文嚼字 根深蒂固 阔然无累 自知之明
C.吹毛求疵 重蹈复辙 格物致知 化为乌有
D.孤军奋战 红装素裹 袖手旁观 挖心搜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一航平时不善言辞,但谈起马铃薯却滔滔不绝。
B.科技的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村落,网络则使世人咫尺天涯。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我们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柳合山堂”四合院的主人柳舜如在民国时期是张掖路和酒泉路上众所周知的“好少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B.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创作的散文诗《金色花》,真实地模仿了儿童的口吻和心理,语言活泼、口语化。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白杨礼赞》《子夜》《林家铺子》等。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筛子(shāi) 舵手(duò) 赫赫扬扬(hè)
B.诡谲(jué) 藻饰(zǎo) 不屑置辩(xuè)
C.滞碍(zhì) 睥睨(pì) 哗众取宠(huá)
D.侦缉(jī) 拘泥(nì) 战战兢兢(jīng)
6、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方》《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诗人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艾青的诗歌以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C.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青结拜为兄弟。
D.《水浒传》中描绘了众好汉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好汉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编者是西汉的刘向。《战国策》是国别体史学著作,《曹刿论战》亦选自其中。
C.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作家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散文《白杨礼赞》,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未选择的路》是法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作,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因缘请托 (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胜数 (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 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 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3】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村行
王禹偶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并写出全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的变化。
10、学习本文之后,某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
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时光倒流,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下面的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获奖名片】_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
(3)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不必为己。
(4)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阅读《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题一和题二任选一题作答)
题一:(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 ”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2)“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 。
题二: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找谁好?
海华
①他和老伴都是高中老师,可在这个小城里却名气不小:儿子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出国了;女儿是北大的高材生,留在京城工作。
②儿女都出息了,他和老伴仍在小县城住着,日子过得倒也平静、安宁。
③然而,世事无常,就在他和老伴退休后的第六个严冬,一场突如其来的绝症带走了老伴,他成了空巢老人。
④一晃,又过了五个寒暑。他常说,人老了,一切都要慢下来,悠着点,趁生活还能自理,开心过好每一天。平日每天早上醒来,洗刷停当,他哼着小曲,慢慢悠悠地走出门,去小区的小公园散散步,运动运动,打打太极……然后,慢慢悠悠地走回家,蒸几个饺子,或弄点稀饭、煮个把鸡蛋,算是早餐了。打开电视,增加点人气,把客厅里气氛弄热闹些。也选看些入眼的电视节目。
⑤中午近十二点了,煮点饭,炒个青菜,偶尔整点小肉小鱼,就是午餐了。两点过后,午休结束,他哼着小曲,又慢悠悠地出门,找老友或老同事喝喝茶,或打打牌、逛逛街,有时也到县老年活动中心走走,一下午就打发了。晚餐有时在家弄,有时与牌友们小酌,八点来钟慢慢悠悠地走回家。洗完澡,换下的衣服让洗衣机搞定,接着看看报、刷刷手机,十一点左右慢悠悠地上床,与被褥相伴啦。
⑥每一天,他大都是这么过的。他常对老友们说,老年人的生活,就应该简单一些,简单就好,简单就是幸福。
⑦可这天早上,他慢慢悠悠地起床,站起身穿裤子时,一不小心,“啪”的一声,摔倒了。他猛觉得后脊梁疼得直不起腰来……定了定神,首先想到用床头柜上的手机给儿子或女儿打电话,正想按号码却自个哑然失笑,他们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北京,远水难解近渴呀。
⑧过了一会儿,稍微缓过神来,他给县城唯一的一位亲人打电话。一接通,传来外甥有些焦急、也很关切的声音:“舅舅,啥事呀?我陪领导下乡镇了,正在路上呢。”他一听,轻轻地“哦”了一声,没事,没事。
⑨他试着挺起身子,还是疼,慢慢悠悠地扶着床边,在木地板上坐下来。想了想,试着给他在某公司当经理的学生打电话,想让那位平日走动比较多的学生来一下家里。只听电话那头是学生压低了的声音:“我在开会,老师有啥急事?”
⑩他心一紧,上班时间人家正忙着,哪顾得上你一个小老头呀,便放缓了语气,说:“没啥,你忙吧。”
⑪他沉吟再三,又试着按通了一位老同事的电话,手机里却响起了一阵小男孩的哭闹声和老同事轻声哄孩子的声音,不哭,不哭啦……过了好一会儿,老同事才接连“喂”了好几声……看来带孙子不省心啊。他本已张开的两片有些干瘪的厚嘴唇,努了努,却没有吭声。
⑫少顷,他又想起曾经帮助过的在县中当老师的一个小老乡,但一转念,嘿!人家这会正上课呢……
⑬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和孤独感,猛地袭上心头,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在天国的老伴,那远方的儿女,如注的泪水夺眶而出……
⑭过了好长时间,他终于冷静下来,现实不相信眼泪,还得靠自己。想到这,他把手机放好,利用当年当体育老师掌握的自我调理方法,先是小心地摸摸这、捏捏那,从头到脚检查一遍,接着,慢慢地晃动两只手,轻轻地揉着、拍打着两只胳膊和后背……再慢慢地左右摆动身子,伸伸胳膊,直起腰……
⑮也许是因为他当了大半辈子的体育老师,退休后又经常锻炼身体,身子骨还硬朗,又或许是摔的没伤到要害处,渐渐地,他竟能慢慢悠悠地扶墙站起来了,腰也不那么疼了。紧接着,他小心翼翼地移动双脚,缓缓地步出房间,又挪到厅里,继续做刚才的动作……又过了半小时,终于可以慢慢地走动了。
⑯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想起,急昏头了,刚才找这找那的,咋就没想到打120呢?
⑰不过,日后他年纪更大些、又或是摔倒根本动不了,光靠找120,还行吗?
【1】第⑦段末尾“远水难解近渴”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3】④~⑥段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问句的语言表现力。
【5】概括本文主旨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幸福。
B.儿女亲朋都是指望不上的冷漠者。
C.老年人要安享晚年只能依靠自己。
D.独居老人养老问题有待得到解决。
14、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如何理解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富”?
15、请以“温暖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地名、人名、校名。(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