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B. “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C.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安东尼奥、菲利普、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 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著作,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道德情操的升华。
B.王老师耐心地纠正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C.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老师。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②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③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④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
A. ④③①②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4、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道。
B.时代需要季羡林这样的学者,他们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成一代大家。
C.新华中学举行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四十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却不以为然。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史事。
B.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短篇小说,反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割让土地的历史背景。
C.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D.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英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写的散文。
6、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一文亭中“铺毡对坐”的两人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表示了对张岱附庸风雅行为的欣赏。
B.川流不息的金沙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丽江古城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云南的飞速发展。
C.诗画书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的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B. 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C.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8、黄州快哉亭①(节选)
苏辙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②。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③。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④。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⑤。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⑥,周瑜、陆逊之所骋骛⑦。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⑧其中⑨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⑩?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⑪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年),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长江,建造了一座“快哉亭”,后邀请同样被贬的苏辙写作此文。②一舍:三十里。③阖:闭合,消失。④指数;用手指清点。⑤墟:遗址。⑥睥睨:傲视。⑦骋骛:驰骋疆场。⑧使:假使。⑨中:内心。⑩病:忧愁。⑪乌:哪里。
【1】【整理字词】根据表格内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渔夫樵父之舍 | 课内迁移法:屋舍俨然 | ① |
举目而足 | 成语推义:丰衣足食 | ②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查找字典法: A.达到预定目标 B.超过,占优势 C.优美的 D.能承担,能承受 | ③ |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 追根溯源法:“几”甲骨文的图案为是象形字,是一种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 ④ |
【2】【辨别句读】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3】【情感主旨】同样遭遇贬谪后寄情山水,苏辙和柳宗元的心境有何不同?请联系选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纵向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入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
B.颔联中诗人以“风飘絮”“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10、大家看了我校运会后都表示大有收获,感慨良深。你班准备开展一个“体育精神大家谈”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下是活动中将要回放的一则新闻,请结合新闻内容,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①8月22日晚间消息,女排夺冠激发了网友庆祝的热情,也刷新了奥运开幕以来微博互动量的峰值。微博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天,微博上奥运相关内容的讨论量达7462万,互动量达1.1亿,达到开赛以来的新高。
②“女排精神”成为国人共同的关注点,女排夺冠相关内容的互动量在当天达到7285万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3.4亿次,朱婷是当天微博上被提及最多的运动员,提及量达到1245万次,紧随其后的惠若琪提及量也达到1083万。奥运期间女排曾两次挤爆微博。1/4决赛逆转东道主巴西的视频,24小时内在微博上播放量达到4795万次左右。半决赛击败荷兰后,朱婷以607万的提及量成为当天最热门运动员。在微博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体坛风云榜上朱婷排在第4位,比前一天大幅提升12位。排名前20的运动员中有5位来自中国女排。
(摘引自《新浪体育》)
(2)运动健儿比赛的场景一定还让你记忆犹新,仿造下面的句式,将句子补写完整。
这个秋天,运动健儿们挥洒汗水,超越自我的同时,他们的很多画面,都让我们感动不已:有带病征战的裁判;有 ;有挥泪告别的学哥学姐……
(3)新闻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予以修改。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
12、名著阅读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_的科普巨著________,共_________卷。以上文字是对_______(昆虫名)的描写。作品以人性关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__________,全书洋溢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以上选文加以分析。
(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至少写出三点)
13、阅读《艳丽夺目的郁金香》,回答各题。
艳丽夺目的郁金香
祁云枝
①站在植物园里的郁金香前,大仲马的名言会飘然而至:“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②郁金香如此美艳,花朵有香味吗?没有。
③俯身闻郁金香艳丽夺目的花朵,的确乏香可陈。别遗憾,这正是植物的高明之处。对植物来说,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只是引诱昆虫传粉的手段,而昆虫对于花朵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只认颜色,有的仅认花香。植物只要满足其中的一种诉求,能够吸引访客的注意力,让其乐颠颠地帮自己传递花粉,花朵的“广告”使命也便画上了句号,它们才不会无谓地浪费一丝一毫的能量。正所谓“香花不艳,艳花不香”,郁金香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④郁金香会随着气温与光线的改变,主动调整花柄基部细胞的膨压,以牵引花朵完成闭合运动。通过观测即可发现,郁金香在气温升高时,选择绽开花瓣,反之,逐渐闭合花瓣。还有人做过实验,将花瓣尚未完全伸展的郁金香置于恒温条件下,实验显示:给其光照时,花瓣就绽开;若使其一直处于黑暗里,花瓣则始终闭合。郁金香正是通过花瓣的闭合运动,来减少花朵内部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这是一种保全能量的方式。
⑤郁金香对土壤要求较高,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要疏松,也就是透气性需好,不然土壤会很容易结块。一般来说可用腐叶土,为了增加透气性可加入一些河沙。土壤结块比较严重时需换盆,平时也可适当松松土。在保证疏松的条件下,可同时考虑排水性和酸碱度。最好用排水性良好的,酸性不黏的土壤。
⑥说起来,中国还是郁金香的故乡。在我国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的高山地带,就分布着矮小的郁金香原种。全球郁金香的原种大约有150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14种野生郁金香,其中11种产于新疆。经过人工培育,如今全球郁金香的品种已过万,且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⑦在对郁金香的疯狂迷恋和广泛种植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荷兰相提并论。16世纪,在郁金香传入荷兰后不久,珍品都金香甚至可以与珍珠、钻石、黄金媲美。如今,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枚鲜花种球。其中仅郁金香种球,就有30亿枚之多,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能绕赤道7圈。每年春季,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荷兰,在郁金香汇成的花海里尽情畅游。
(选文有改动)
【1】第③段中加点词“广告”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什么样的土壤适宜郁金香的生长?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在我国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的高山地带,就分布着矮小的郁金香原种。( )
(2)全球郁金香的原种大约有150种。( )
(3)珍品郁金香甚至可以与珍珠、钻石、黄金媲美。( )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小王同学细心观察学校里种植的郁金香,发现不同时段花朵的形态有很大不同。早晚的郁金香花朵,看起来像一个个雅致的高脚酒杯,上小下大。中午再去看它,花朵的“杯口”已四散张开,外观更像是一个个饭碗。
请根据本文的内容,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美育是一种刚需
①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回答道:“这是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②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③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更有力度地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其实,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从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④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⑤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准。
⑥因此,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要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要真正重视美育,重视人格的养成与心灵的教化,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⑦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作者赵婀娜,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写评审们和小朋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3】语文学习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书法作品有二王行书,颜柳欧苏也各擅胜场;名著里的人物鲜活生动,各有特点。请选择一幅书法作品,或结合一部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不超过100字)
15、请以“接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