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承德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得到了展现。

B.地铁六号线正在紧张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等的史料的原因。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著作有《梦溪笔谈》。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麻石小径,青瓦雕花,一条太平老街串联起星城的新老时光;朱梁画栋,美轮美奂,一座天心古阁化身长沙最古雅的画;吟唱潇洒诗句,轻拂璀璨江风,杜甫江阁定格成一枚隽永的城市符号。火宫殿里尝湘味,贾谊故居辨古今,千年简牍品历史,白沙水净啜香茗。这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

A.美轮美奂 B.璀璨 C.隽永 D.流连忘返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片儿飞出来,像金钱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神似的。

②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

③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清霭。

④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

⑤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

A.③⑤④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③④②①⑤

D.④③⑤②①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为《西行漫记》,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未来。

B.主要人物之一的毛泽东,就出生于官僚家庭,就读于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是一位一丝不苟、有魄力的领导者。

C.朱德是一位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善良,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出生在穷苦的佃农家庭中,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

D.在《叛徒》章节中,第一次见面用英语同斯诺打招呼,为斯诺桂花采访行程,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走过乡间田埂的人是周恩来。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言文阅读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石篑为余言 数:_______

②山岚色之妙 设:_______

极其浓媚 始: _______

可为俗士道哉 安: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湖 上 由 断 桥 至 苏 堤 一 带 绿 烟 红 雾 弥 漫 二 十 余 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与朱元思书》和本文所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古诗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对卖炭翁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心理和动作描写。

2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_____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描写了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由此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悲惨的生活境遇。

C.“晓驾炭车辗冰辙”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按要求完成任务。

注意要点

详细复述

简要复述

对原材料的处理

尽量完整地保留原材料的内容,做适当压缩

根据要求选取内容要点

逻辑条理

沿用原来顺序,或稍加调整,注意条理清楚

适当进行综合、概括,要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语言表达

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多用口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连贯

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1)请根据其内容为上表起一个标题。

(2)请你借助上表,用简明的文字解说如何复述。

要求:信息全面、准确、有效;语言简明连贯。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4--8题。

选段一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嶕嶛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展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我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了,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

选段二

老魔听说,虽说不怕,却也心惊,只得硬着胆叫:兄弟们,莫怕!把我那药酒拿来,等我吃几盅下去,把猴儿药杀了罢!行者暗笑道: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吃老君丹,玉皇酒,王母桃,及凤髓龙肝,一一哪样东西我不曾吃过?是什么药酒,敢来药我?那妖精真个将药酒筛了两壶,满满斟了一盅,递与老魔。老魔接在手中。大圣在肚里就闻得酒香,道:不要与他吃!好大圣,把头一扭,变做个喇叭口子,张在他喉咙之下。那怪咽了咽,被行者咽的接吃了。第二盅咽下,被行者咽的又接吃了。一连咽了七八盅,都是他接吃了。老魔放下盅道:不吃了!这酒常时吃两盅,腹中如火;却才吃了七八盅,脸上红也不红!原来这大圣吃不多酒,接了他七八盅吃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艇,翻根头乱舞。那怪物疼痛难禁,倒在地下。

【1】以上两文段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填朝代)______(填人名)。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段一和选段二的内容。   

选段一:

选段二:

【3】请从原文中找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和钻进“狮子精的肚子里”后对她们使用的动作描写的语句,并结合你所找的语句 说说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段一所划的句子:

选段二所划的句子:

孙悟空是 的人

【4】《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钻肚子”这一招制服妖怪的还有哪些章节?请联系整本书,试举一例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的“绊脚石”喻指什么?

4请简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14、课内阅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凤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从下列句中选取其中的一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2)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你的眼。

2从下列语句中选取其中的一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给材料作文

猩猩很喜欢喝酒,人们就在山下事先摆好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酒坛子,同时把已经织好的草鞋相互连接起来,放在酒坛的周围。猩猩见到人们这么做,知道是要活捉它们,等人们走后,猩猩却耐不住了,其中一个说:“咱们还是喝点吧,只要小心别喝多了就行。“不行,那太危险了。”有的猩猩反对说。但是,提出喝酒的猩猩抱起酒坛一饮而尽,陆续有猩猩拿起较小的酒坛喝。于是更多的猩猩拿起较小的坛子喝,喝完之后就散去了,可没多大工夫就又都返回来了,这次就拿更大的酒坛喝酒,之后又离去,如此反复了几次,人们所摆设的所有酒坛里的酒被猩猩们全部喝完了。它们酩酊大醉,并且相互嬉戏打闹,还拿旁边的草鞋来穿,这时,那些藏在一边的人便跑出来追这些猩猩。猩猩们急了,赶快逃跑,可因草鞋相互牵引着,它们无法跑快,纷纷倒在地上,人们就把这些食酒的猩猩全部抓住了。

这则寓言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①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学会控自己的欲望。②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③我们应该学会自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