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懵懂(měng dǒng) 潦倒(lǎo) 东施效颦(pín)
B. 无赖(lài) 赦免(shè) 蘖枝(niè)
C. 忖度(cǔn duó) 孱弱(cán) 纳罕(hǎn)
D. 轩峻(xuān jùn) 阜盛(fū) 敛声屏气(pí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那遥远而浓烈的年味,隔着万水千山,纷至沓来。春节,如同金色大厅里飞旋的圆舞曲,在人们心头鼓涨、发酵,日日逼近。
B.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多重危机,我们亟须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互利共嬴理念,警惕单打独斗、零和思维。
C.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屈原,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
D.昨夜,一位老者躬身幽黄的店灯下,就着一盘堆尖的湖蟹,蘸着比酒还纯的夜风,和着比夜还香的老酒,专心而安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来,舆论场中出现一种论调,认为“粮荒”有可能来袭。这种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有几个现实的背景。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包括东南亚、欧亚联盟国家在内的部分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中国粮食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一些国家疫情形势严峻,再加之前一段时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共同推高了一些人对中国海外粮食供应链的忧虑。
再者,今年以来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发生,确实对局部地区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今年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向社会发出“生产”的信号,引发“粮食不够”的猜测。
虽然今年我国夏粮大丰收,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作出“粮荒”的判断。其实,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不矛盾。收购量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民预期收购价将继续上涨而产生惜售心理,导致交粮进度较慢。
公众关心粮食安全并无不妥,但大可不必焦虑或恐慌。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十足保障的。从根本性的保障来说,中国粮食年年增产,自2015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其中稻谷、小麦当年的产量均大于当年的消费量,累计库存量不断增长中。至于玉米、大豆、高粱等饲料粮,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量也是呈同比增长态势,市场供应有保障。除了粮食以外,中国其他的食物供应,如禽肉蛋奶、蔬菜水果也非常丰富,食物来源多样化有保障。今年夏粮大丰收,目前来看,秋粮也有丰收的牢固基础,这进一步加大了粮食安全的系数。
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持续、均衡、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道德层面讲,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价值选择当然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从现实层面看,减少粮食浪费,实际上也相当于减轻了粮食供给的压力。
对于粮食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但也要保持定力。对内,我们要保持市场化的定力。坚持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粮食生产取得长足进步的一条根本经验,这一方向和道路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外,我们要保持全球化的定力。“适度进口”是新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现在是,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积极因素。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大型跨国粮商,提高对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摘编自叶兴庆《恐惧“粮荒”大可不必,长远保障宜先筹谋》)
材料二:
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食堂和餐厅中,这样的场景天天上演。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型食堂,仅一天收集的残羹剩饭重量就能达到几十公斤,一年下来就有数吨食物被白白扔掉。而相比于食堂,餐馆内的浪费现象则更为普遍、严重。北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桌餐的浪费最多,差不多每桌上剩下的食物总量在三分之一。”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课题组从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馆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场所和群体来看,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摘编自张明月《关注世界粮食日:隐性饥饿挑战严峻、餐饮浪费仍严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冲击,故而限制粮食出口,这就加重了一些人对中国海外粮食供应链的忧虑。
B.我国连续多年的粮食消费量小于当年的粮食产量和进口量,粮食的累计库存量不断增长,粮食的供应有良好保障。
C.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持续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有利于粮食供应链的稳定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D.随着时间推移,国人的粮食浪费量逐年攀升,总量惊人,仅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近二千万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国家使公众清楚地了解到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则可以有效消除其对出现粮荒的恐惧和餐桌浪费。
B.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质就是保护好耕地并实行科学种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生产率。
C.“适度进口”并且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能够减少某些粮食出口国随意涨价、变相敲诈的行为。
D.为减轻粮食供应压力,应当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全民“光盘行动”,力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能造成中国粮荒的原因的一项是
A.进行商业区和住宅区开发,占用耕地。
B.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减少耕地面积。
C.缺少大型粮商,无法掌控粮食供应链。
D.餐饮食物浪费,导致粮食的储备不足。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怎样的联系?
【5】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以情动人,作者开篇通过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幼年遭遇来为下文的叙述做情感铺垫,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比喻手法,叙说祖母年事已高,人寿不永,已在弥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衡《归田赋》中有“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的写景美句。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着旨意相同,抒写良辰怡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在滕王阁上远眺,所见到的关于落霞与秋水的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对自己的过去做了反思,对将来也进行了安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3)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醉翁亭记》中,山间朝暮之景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晦明变化。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赞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以飞鸟自喻,表明如今已辞官归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善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否定当时流行的崇尚老庄、看轻生死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表达对世态炎凉和客居京华的的无可奈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快阁》中,作者巧用典故,“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阮籍青白眼之事,表达了诗人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7)《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将郭橐驼于乡里“_____________”的治民现象与种树太殷、太勤的态度和方法相类比,突出了文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的写作目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三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陶渊明《问来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
【2】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主A无B遗忧C下D无邪慝E百官F能治G臣下H乐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迟未达”的“达”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泉之始达”中的“达”含义不同。
B.“法省易因”的“因”与成语“因地制宜”中的“因”含义不同。
C.“远而逾明”的“明”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第一个“明”含义相同。
D.“何其所临之民”的“其”与《〈论语〉十二章》“其恕乎”中的“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从选拔人才的角度回答了樊迟关于智的提问,他认为要选拔正直的人,子夏以舜、汤为例向樊迟解释了孔子的观点。
B.尹文认为应该采用“无为且能够宽容臣民”的理念治国,并引用《尚书》中的语句加以佐证,齐宣王认可尹文的观点。
C.周公登上天子之位后颁布德政,施行恩惠,亲自前往各地安抚遇到困难的远方之民,使邻近的百姓亲附,使边远的百姓安乐。
D.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而周公则认为天子无戏言,最终成王把晋国封给唐叔虞。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
【5】虞舜被后世尊为“无为而治”的圣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虞舜是怎样做到“不下堂而天下治”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苦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苦难中成长,从苦难中奋起。社会动荡、战乱连绵、自然灾害频仍的年代,中华民族依然凭借着勤劳智慧的品格,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中国人民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洪水、“非典”、“新冠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困扰着我们,但是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中华民族苦难相随,凭借着优秀的民族品格,一定会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你所在学校准备举办一场以“苦难与辉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词,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