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②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④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⑤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huò)免##dot## 蚌埠(bù)##dot## 皱缬(xié)##dot## 明眸(móu)善睐
B.惺忪(sōng) 老茧(jián) 讪讪(sàn) 生活拮(jié)据
C.蕈(xù)菌 涸(hè)辙 跌宕(dàng) 五行(xíng)行缺土
D.打盹(dǔn) 打嗝(gé) 牡蛎(lī) ##dot## 揠(yā)苗助长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红军长征事件按时间顺序是渡过乌江—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吴起会师。
B.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既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又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的人。
C.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D.《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的作者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部书生动地介绍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
C.“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这是《水浒传》中对杨志的描写。
D.范进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且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巴黎圣母院》是其代表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和他都是法国作家。
B.连中三元,意思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科举考试中均中第一名。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各地加强了常态化防控措施。”这句话没有语病。
D.“嫦娥五号取得重大科技进步,是中国人团结拼搏的结果。”这个句子是因果复句。
6、选出下列含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尊君在不(同“否”)
B.学而时习之(按时)
C.亮吉终不厌(厌恶)
D.博学而笃志(坚定)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是( )
A.诗歌寄寓着种种情感,诗人用简单的话语渲(xuān)染意境,寄托惆(chòu)怅的情思,赞扬高尚的灵魂,寥寥数语,包含无数真挚的情感,让人身临其镜。
B.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到头,他总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做,烈日让他的皮肤变得黝(yóu)黑,劳动让他的腰背变得佝偻(lòu)。
C.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这张脸蒙昧(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
D.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guì)退。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赢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选自冯梦龙《智囊·候赢》)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______)
(2)魏王使晋鄙救赵(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
【3】概括侯嬴为信陵君进献了怎样的“奇计”?
9、风 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1】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2】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3】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4】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10、以下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宣传画,请写段文字说明该宣传画的内容及特点。(80字)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杨绛先生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读书的意义。(100字左右)
《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13、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
①当一个做母亲的宝石鱼催促她的宝贝上床的时候,她那有着灿烂的青色斑点的暗红脊鳍,自有一种特别的作用:这根脊鳍会不停地上下抖动,使得上面的宝石闪闪发光。幼鱼见到了这种信号,立刻会聚集到母亲的身边,听话地回到窠里睡觉。这时那个做父亲的会满缸里寻找走失了的孩子,一旦找着,它从不领着它们游回家,总是直截了当地把孩子吸进嘴里,带回家,再把它们一起吐在洞里。
②这些小鱼会马上重重地沉到洞底,并且会一直停留到第二天早晨。原来这是一种奇妙的反射作用,幼鱼的气囊一到入睡的时候就会自动地、紧紧地收缩起来,它们的身体因此变得比水重,能够像小石子一样直沉到底。这和它们从前做婴儿的时候,泳囊的气还没装满时是一样的情形。每当一条父鱼或母鱼把幼鱼含进嘴里,这种“变重”的反应就会发生。
③如果没有这种反射作用,做父亲的到了傍晚要把小孩子招拢来带回家,就太难了。
④有一次,我看见一条宝石鱼在把贪玩的孩子赶回窠里睡觉时,做了一件使我大吃一惊的事。那天,我很晚才到实验室,天色已经全黑。有一些鱼一整天都没吃到东西,因此我急急地想喂饱它们。当我走近水缸的时候,我看到大半的幼鱼都已入睡,它们的妈妈正在窠上徘徊照看。这里面有一对正在养孩子的宝石鱼,虽然我丢了几段蚯蚓进缸,母鱼也不来取食;那条父鱼正兴奋地前前后后追寻跑开的小鱼,不过时而也偷空吞下一段蚯蚓尾巴(不知道什么缘故,几乎所有吃蚯蚓的都爱它的尾部)。这时它游上来抢了一段蚯蚓,因为太大了,一时吞不下去,就在它细细咀嚼的时候,忽然看到一条幼鱼正独个儿在缸里游来游去,一下子它几乎呆了。
⑤接着我就看见它追着了那条幼鱼,并且一口吞进它已经塞满了蚯蚓肉的嘴里。这下子可实在很为那条幼鱼的小命担心。
⑥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才叫出人意外呢!这鱼带着满嘴的东西,顿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满嘴的肉也顾不得吃了。就在这一刻,我总算看到鱼是怎样想心事,动脑筋了。妙的是碰到这么为难的一件事,鱼的反应竟然跟人一样:先是把一切行动都停顿下来,既不前进也不后退。
⑦这条做父亲的宝石鱼就这样呆了好几秒钟,你几乎可以看到它在那里绞尽脑汁,作决定。最后它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看到的人都会佩服不已:它先把嘴里所有的东西都吐出来,蚯蚓自然沉到缸底,而那条小鱼,经过前面说过的“变重”反应也沉到水底;然后它一边不慌不忙地把蚯蚓吃掉,一边监视着躺在它身体底下的小孩。等它吃完了,再把小孩吸进嘴里带回家交给妈妈。
⑧有几个学生,跟我一起看到了全部的经过,忍不住喝起彩来。
【1】成年鱼让幼鱼回洞睡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那条父鱼正兴奋地前前后后追寻跑开的小鱼,不过时而也偷空吞下一段蚯蚓尾巴。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意指出一种并谈谈其有何作用。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说说本文是如何做到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好为人徒的金庸
川泽央
①我自幼喜读金庸小说,成年后每逢看到和他有关的文字,就很留意上心。年中时北大的一个同学晒出了手机拍的照片,赫然是查良镛(金庸原名)的博士毕业证书。原来金庸相当低调地又去北大读博了。这事惹得议论纷纷,因为北大的同学没怎么发现金庸来上课,这学位,岂不是给得太随便了。
②北大校方只得向社会通报,金庸的确是在中文系读博,师从袁行霈。不过呢,因为金庸年事已高,身体趋弱,导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今年将无法拿到博士文凭。至于那张被拍到的学位证,只是按惯例预先准备好的。
③说到金庸的好学之路,更加好玩。我看聂卫平的回忆文章,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庸突然托人转告他,要在从化拜他为师。聂卫平还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和他学学棋,而且他也想认识金庸,于是就赶到从化。
④结果一见面,金庸就要像在他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给聂卫平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的金庸比聂卫平大二十多岁,聂卫平大为吃惊,推辞说:“这怎么受得了,我立刻阻止了他;我说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磕头了。就这样我成了金庸的老师,以后金庸一见到我就以师父相称。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⑤《孟子》里有句话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金庸却恰恰相反,应该算是“好为人徒”,像极了他笔下的韦小宝,遇到个高手就不放过,定要拜师学艺,杂学旁收。
⑥据说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他少年时代因为国内战乱,学业屡屡中断,始终没拿到正经的文凭。晚年一路求学,在剑桥大学认真读了硕士,又读博士,然后又来念北大的博士。看来人生际遇的确令他有点耿耿于怀。
⑦时代变迁,社会思潮反复,很多人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再提起念书上大学,就挺“反智”的,一口一个念书有个屁用。像金庸这么名满天下富甲一方后,仍然有志向学,费尽心思好为人徒的,实属难得。用当下的话来说,是个正能量例子。
(《读者》2013年24期)
【1】文中写了金庸“好为人徒”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请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金庸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时,就有人讥讽他学问不够,他也低头纳言,“别人指责,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
【3】文章最后写现在社会上早年失学后来大富大贵的那些人认为念书无用,有何用意?(3分)
【4】请根据以下材料链接概括网友所说的“正能量”的含义是什么?“好为人徒”的金庸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正能量?对我们有何启示?(3分)
【材料链接】曾经走红的网络热词中,最受网友追捧的是“正能量”一词。在这些网络流行热词中,“正能量”的相关微博数量高达174546492条,稳居第一。“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而在网络中,网友自发拓展了该词的用途:做了好事是“正能量”,立志好好学习也是“正能量”……
15、以“我最喜欢的一棵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说明文。
要求:(1)写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有新意;写说明文,要求特征明显,顺序合理,内容详实,运用至少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2)不抄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