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处理/处所协查/提携 昭示/着陆亵渎/赎罪
B. 场院/场馆饶恕/夙愿舟楫/编辑慰藉/国籍
C. 拮据/据说胆怯/商榷旷世/粗犷湖泊/糟粕
D. 蛤蜊/花蛤阻挠/妖娆仿效/发酵毗邻/聆听
2、“唯有牡丹真美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哪个字是错误的?( )
A.有——由
B.美——国
C.动——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今,支付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等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格萨尔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独特性、多样性、活态性特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D. 仪式感是闪烁在人性河道上的灯塔,它总是以它的精神内涵照彻混沌,点拨人心;人类的卑微和伟大,常常是通过仪式才得以充分凸显出来的。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 奢靡/靡丽 夹袄/夹克 着落/着慌 中看/中意
B. 混淆/混浊 摩擦/摩挲 几乎/茶几 相似/似的
C. 闷棍/闷热 处暑/处理 隽永/隽秀 熨帖/碑帖
D. 症结/症候 瓜蔓/藤蔓 挨个/挨饿 捆扎/驻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 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闪是一种以创意、幽默、奇观为重要元素的亚文化活动,旨在“用颠覆性的表演震撼顺从的城市人群”。2003年,美国人比尔·瓦斯克在纽约市区发起了首次快闪活动,随即它便乘着新媒体发展的东风魔力般席卷全球,成为当代城市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闪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20至30岁的青年。这一人群的社交网络最具流动性,喜欢结识新朋友,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在快闪活动中,社交媒体一对多、节点式的传播特征,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社交的优势,使得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在大型密集而人口异质的城市中心,年轻人巧妙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活动策划、人员调度,可以打破城市生活的日常节奏,打造出临时性的公共空间。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交性游戏,并且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同时也突破了理论界对其肤浅性、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在司空见惯的堿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摘编自邹举、周玥《青年亚文化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境》,《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13日)
【1】下列关于文中“快闪”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闪”对城市文化具有颠覆性,使城市人群受到震撼,是一种亚文化活动。
B.参与“快闪”活动的主体人群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因而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C.“快闪”可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不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
D.“快闪”因肤浅幼稚、干扰城市的正常秩序,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指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从多角度介绍“快闪”活动,为下文论述中心论点做铺垫。
B.文章介绍了学者们对“快闪”活动的不同看法,使论证更为全面客观。
C.文章后三段以平行并列结构论证了“快闪”活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情境。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析说理、例证、对比、引证等论证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国歌曲快闪”活动所唱曲目必须是普及度高的富有浓烈爱国情怀的老歌,这样才能直达人心,引发共情共鸣,获得围观者的认同和主动参与。
B.“快闪”活动表面上似乎是临时的、偶然的,但依然是有策划、有组织的,“快”与“闪”的特点,也使它难以被有效监管,因此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C.“快闪”活动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要想扩大影响力,还应吸引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加入接力传播,不断扩散。
D.“快闪”虽然是一种亚文化,但“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为构建主流话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新情境,开拓了新思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不论身处何地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抱负。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3)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湍、瀑等多种意象飞快从眼前闪过,目不暇接,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莲”却能“________,_______”,高洁自守,不同流俗。
(2)《赤壁赋》中“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概括了曹操军容之盛,刻画了曹操持酒而饮,执矛吟诗作赋的骄态。
9、补全下面句子。(任选6空)
(1)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7)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即“________”,并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说明朋友间的真情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写出春讯到来,却惹得不眠之人回望故国家园,无限凄苦涌上心头。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看似警诫后人,实则是委婉提醒当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莫重蹈覆辙。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①
[南北朝]谢朓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②归单味,连驾③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④谅非一⑤。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①高斋:作者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②列俎:面前摆着许多美味佳肴。③连驾:指一间接着一间的房屋。④纷诡:指官场混乱。⑤非一:不一而足,难以治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远景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暧”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暧”意思相同。
C.“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写诗人早起所做之事。“秉笔”指执笔批阅公文。可见谢脁在宣城勤于郡治。
D.全诗十二句,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见意;叙事,事中含情;抒情,抒写忧国忧民之情。
【2】有人认为“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亦可用“销”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①,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2】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_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巧者”意为____________,他们的“巧”表现在__________。
【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勇攀高峰,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在这漫长的追梦过程中,很多航天员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比如杨利伟、聂海胜和王亚平;也有至今尚未飞入太空,但一直为航天梦不懈努力的英雄,比如邓清明。作为一名追梦太空二十三年的备份航天员,邓清明的信念从未改变——“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也正是这样的中国航天人,赢得了来自陌生网友的祝福:“你默默的坚守和拼搏,已经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致敬!”
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不仅需要激情与理想,更需要奋斗与坚守。追梦人身上的能量是激励着整个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请结合自身经历、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