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舟山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对名著《傅雷家书》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B.《傅雷家书》中,傅雷常常现身说法,教导儿子,想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使儿子成为他的影子。

C.《傅雷家书》中,傅雷是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妻子朱梅馥是一个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夫妇二人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D.《傅雷家书》一书特色突出,不仅有优美的文字、真挚深刻的情感,读来感人至深,还有隽永凝练的艺术品析,使人印象深刻。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弱(léi)       (diān)        (shì)        然勒功(yàn)

B.澎(bài)       (kàn)        热(zhì)        卧龙(qiú)

C.语(lán)       琐(wěi)        (qìng)       忧心忡忡(chōng)

D.污(suì)       息(shùn)       责(jié)          怏怏不乐(yàng)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写作中恰当抒发自己的感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如《黄河颂》就属于间接抒情,效果强烈而鲜明。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重点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借此表达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C.《紫藤萝瀑布》是我国当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让人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B.他平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次测试取得好名次也是喜出望外了。

C.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D.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共同为班级做贡献。

6、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希望”、“涤清”、“勾当”、“希望”都是动词。

B. “秋天,我想家乡的田野应当算是最美丽的地方。”这个句子中,“秋天”作主语。

C.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这个病句的修改方法是把“突然”和“渐渐”交换位置。

 

7、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碟报 憔悴 曼延 蓦然

B.上溯 消毁 强捍 思慕

C.天堑 挑畔 隧道 纯萃

D.恶劣 岔道 联结 争讼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_____ (2)属凄异_____

(3)二人对_____ (4)越钱塘,长江_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倒影 荣峻茂

B.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有朋远方来 日出至薄暮

D.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5】《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班里准备举办一次“相约名家--走近鲁迅”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策划: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

(2)名著撷英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3)活动参与。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手捧《朝花夕拾》,神游百草故园,穿行在鲁迅曾经走过的小径,赏玩当年先生笔下的景致,一点一滴涌上心间:置身院内仿佛可以听到油铃虫和蟋蟀的鸣叫,依稀看见儿时的鲁迅,______,寻找蝉脱,______……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寻梦百草故园,追忆那似水年华,探寻一代文豪的成长足迹吧。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诗经》) 

(2)青山横北郭,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欲济无舟楫,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与文学常识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能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2)《儒林外史》中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的人 _________

A.周进 B.范进   C.马二先生 D.鲁编修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1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芭蕉花”的一件怎样的事?概括回答。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2)我到母亲的床前。

3以下两个句子出现在文中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1)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2)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4文末“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疑问,含意隽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3理解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

4这篇文章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方面。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春是美丽的,百花争艳,诗意盎然。漫步在春的世界,心灵会在鸟语花香的圣洁中升华。友情如春,温情恬静、纯真美好;亲情如春,温馨醇香、幸福甜美……一段如画的风景,一份美丽的情感,都会给我们带来春天般的感动和甜蜜。

请以“你就是我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