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甲、乙相比,甲鼓皮( )
A.振动的频率一定较低
B.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大
C.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小
D.每秒振动的次数一定较大
2、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是小阳同学测视力的情景,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4m。为满足测量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阳和平面镜不动,将视力表靠近平面镜移动1m
B.平面镜和视力表不动,让小阳靠近平面镜移动1m
C.小阳和视力表不动,将平面镜靠近视力表移动1m
D.视力表不动,小阳和平面镜同时靠近视力表移动1m
3、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物理课上,小王同学对物理课本的宽度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的数据是:18.38cm,18.36cm,18.12cm,18.35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值是( )
A.18.30cm
B.18.363cm
C.18.36cm
D.18.37cm
5、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如图所示行“夸赞礼”的两位同学面部之间的距离d约为( )
A.0.5m
B.1.5m
C.3.0m
D.4.5m
6、天府艺术公园是位于金牛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如图是天府艺术公园中的成都当代艺术馆,它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见艺术馆是因为它是光源
B.倒影是艺术馆通过平静的水面所成的等大虚像
C.艺术馆的房顶呈白色,是因为屋顶吸收了所有色光
D.我们感觉湖水比较浅,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产生的错觉
7、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B.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C.探究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D.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的方法
8、匀速直线运动中,从速度公式得出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速度大,运动的路程一定长
9、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流泪”的蜡烛
B.北方初冬树叶上的霜
C.初春冰雪融化成水
D.山间形成的白雾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了OA、OB和OC三条光线(箭头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Q的下边是玻璃
B.MN的右边是玻璃
C.折射角为38°
D.折射角为30°
1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
12、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1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登雪山时高声讲话可能引起雪崩
B.超声波清洗钟表
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
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
1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15、李华的爸爸周末驾车从临沂出发到济南。汽车先以的平均速度行驶
到达曲阜,停了
后,再以
的平均速度行驶
到达济南。则从临沂到济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
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17、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图中的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18、“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20、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21、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强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
②8~1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
③14~18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④t=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6m/s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22、中华成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物理学角度解读也别有生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铁杵成针”,此过程中铁杵的质量减小
B.“秉烛达旦”,蜡烛燃烧时体积减小
C.“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变小
D.“井底之蛙”,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3、如图的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A. 刻度尺
B. 测力计
C. 天平
D. 秒表
2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随路程s的增大而增大
B.速度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C.当速度一定时,路程s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D.速度与路程s或时间t都没有关系
25、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减小水果中水分的 ;融雪的天气比下雪的天气更冷,这是因为融雪是 (此空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这是 现象.
2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测量值是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
27、为了保证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的安全,校车已成接送学生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______km。
28、如图所示,A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9、如图所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小号内空气柱 _____产生的声音;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_____处控制噪声。
30、如图所示,a、b是将相同的密度计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比较:________
;两种液体密度相比较:
________
(两空选填“>”“<”“=”)。
31、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和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
水平拉力
的作用下,
、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如图乙所示,将
、
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若水平力
推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为_______
,此时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
32、如图,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体,A重为20N,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F=6N。
(1)如果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摩擦力为______N;B、C间摩擦力为______N;
(2)如果物体A和B原来静止,且B、C间改为光滑地面,现在突然受到F的作用,A受到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33、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34、我校八年级学生获2020年长沙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一等奖。站队时,要求每人都要看齐前一个人的后脑勺,队伍才能站直,这是因为______的。利用相同的原理,在测量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时科学家采用了激光,已知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再反射回地球的时间为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_km。
35、小明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还没有挂钩码的杠杆静止时左端低右端高,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便于测量力臂,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2 | 10 |
3 | 2 | 15 | 3 | 10 |
4 |
| 10 | 4 | 5 |
根据表中已有的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用物理量表示),由此可知表中第4次实验所缺数据为______。
(3)第3次实验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将杠杆两端的钩码各向O点移动1cm后,杠杆将______(选填“左端翘起”“右端翘起”或“水平平衡”)。
(4)同组的小李同学实验时采用的是在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如图乙所示,分别测出F1、F2和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他发现F1l1¹F2l2,你认为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为便于测量力臂,应将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方向改为______。
36、如图地震发生时,从震源同时发生纵波和横波两种波:纵波破坏力小,速度约为6km/s;横波破坏力很大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速度约为4km/s.利用地震监测仪在图中震中位置进行监测,在测得地震纵波后经过10s测得地震横波,求震源深度大约是多少?
37、一辆汽车在来宾到南宁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所在位置和行驶速度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宁要多少时间?
38、体重为 60kg 的陈老师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骑着质量为 40kg 的电动自行车去上班。骑行了 5 min 按时到校。陈老师骑行的速度为 6m/s,g=10 N/kg。求:
(1)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1m2,求骑行时电动车对地面的压强。
(2)陈老师匀速直线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 0.02倍,求电动车的功率。
39、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及折射光线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0、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4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请在图中表示人眼看不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