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A、B物质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C.B物质加热到5min时的状态是固态
D.A物质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3、如图所示,2023年11月30日,在长寿湖渔文化村附近,上千只鸬鹚栖息在一处三面环水的山坡树梢上,它们时而在湖中游曳,时而在蓝天飞翔,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拍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鸬鹚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鸬鹚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鸬鹚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鸬鹚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鸬鹚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鸬鹚并将镜头前伸
4、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cm
B.3.30cm
C.3.3cm
D.3.5cm
5、在“双减”政策之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小强参加了学校开设的乐器社团,一天他正在练习吹奏竖笛,课后小强结合刚学习的物理知识明白了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
A.嘴唇
B.声带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6、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7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室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小提琴和二胡能发出音色相同的声音
D.真空中的声速是340m/s
9、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成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在两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B.在两侧玻璃门中各成半个像
C.在两侧玻璃门中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间的距离逐渐变远
D.在两侧玻璃门中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重合且位置不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能用眼睛观察到,也能用光屏接收到
B.实像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
C.当凸透镜成虚像时,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D.虚像可以由反射形成,也可以由折射形成
11、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随同镜子向两侧平移
12、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5m
13、认识物理量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个物理量编织了整个物理体系,下列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温度——℃
B.时间——s
C.长度——m
D.质量——mL
14、关于下列物理概念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B.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下列是对考场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考场课桌高度约为80cm
B.物理试卷的宽度大约为40cm
C.考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D.太阳光射进考场,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6、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②研究光现 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③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④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⑤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了一枚硬币,当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硬币,图乙中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A.
B.
C.
D.
18、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谷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20、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2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B.
C.
D.
2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1∶2
B.2∶1
C.8∶9
D.9∶8
23、如图是歼-20 飞行表演,飞行员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则飞行员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机场
C.歼-20 战机
D.坐在台上观看的观众
24、有一只自制温度计只有75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5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55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
B.
C.
D.
25、在测量中,读数环节时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______(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______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______cm;
(2)图乙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26、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探海神器——“蛟龙”号
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挑战7000m深海,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蛟龙”号深潜纪录的创造反映了“蛟龙”号许多高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悬停定位和自动航行。
由于不同海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密度不同,“蛟龙”号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变化的。浮力的变化要靠压载铁来平衡,所谓“压载铁”,就是给“蛟龙”号增加重量的铁块。“蛟龙”号海试团队根据在不同海域测得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等参数精确地计算下潜时所需要的“压载铁”重量。
当“蛟龙”号挂好所需压载铁,下潜至预定深度时,“蛟龙”号通过适时抛掉一定数量的压载铁,利用相关技术实现悬停。当完成工作后,潜航员再抛掉适量的压载铁,实现上浮。可见,无论是下潜、悬停、还是上浮,压载铁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1)若海水的密度均匀,“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的压强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加速下沉的“蛟龙”号,若在经过某一密度均匀的海水区域时,迅速抛掉部分压载铁,使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不考虑海水的阻力)则“蛟龙”号最终的状态是______(选填“急速加速下沉”、“减速下沉”或“匀速下沉”);
(3)潜艇下潜深度一般是几百米,而“蛟龙”号下潜深度一般是几千米,“蛟龙”号在深海中必须通过抛掉压载铁实现上浮,而不是像潜艇那样采用排水的方法实现上浮,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
27、我们将力的大小、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叫作力的三要素,用扳手拧螺母时,手越靠近手柄末端越省力,由此可见力的 __________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8、如图所示,小雨将自制气压计从教学楼的一楼拿到六楼,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柱逐渐升高,这表明,随着高度的逐渐增加,大气压逐渐 ;若在玻璃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会看到玻璃管中的水柱会逐渐 ,这是因为吸管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较大,压强 的缘故.
29、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30、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拧松后抽出木芯,用刀片修齐整,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的声音主要由_______传入听众的耳朵中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32次,则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31、大约2400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_________关.
32、白炽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升华后在灯的内壁上______而成的。
33、将重为2N、体积为0.002m3的物体缓慢放入水槽的水中,直至其静止,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此时物体处于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34、一切物体总保持原先______或______状态,直到有_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5、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观察研究水蒸气的液化。
(1)装配实验装置时,铁架台的高度应依据______(选填“酒精灯”或“烧瓶”)的来调节,以保证用酒精灯的______加热;放置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烧瓶______;
(2)实验中,主要观察水蒸气在金属盘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发生液化现象;
(3)为了更明显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可以在上方金属盘中放入______(填“温水”、“沸水”或“冰块”)。
36、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 g,求该瓶的容积和质量。(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37、怡雅中学初二物理组准备前往中雅进行教学交流,如手机导航所示,在时间少的方案中显示两校相距16km,从怡雅到中雅驾车所需时间36min,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6km=_____μ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按导航数据计算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km/h?____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3)以第(2) 问中的速度匀速行驶1.5h, 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_____
38、起重机把质量为的重物在
内匀速提升了
,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求:起重机在提升重物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起重机的机械效率?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
取
。
39、画出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40、根据题目要求画图:
(1)小红用15N的力拉着行李箱向右行走,拉力的方向与水平成30°角,请画出行李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2)悬挂的小球向左摆动到图2中所示位置,请画出此时小球受重力的示意图.
(3)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受到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作出球体对墙面的压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