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牧合称为“李杜”。
B.在古代,“襁褓”一般用来代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可泛指童年。
C.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中秋”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一起吃月饼。
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文言小说。
B.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叫进士,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C.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苏辛”,其中的“辛”指辛弃疾,字少游,号稼轩,代表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水街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校园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盐城,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盐城的众多景点。
D.新四军纪念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经历战火洗礼的物品。
4、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文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随着丝绸之路的海陆交往,中国皮影戏又相继传入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②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已逐渐遍及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几十个品类。
③经过历代皮影艺人的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的中国皮影保留了表现文化历史、民俗民风等内容的传统。
④中国皮影戏是集光影、美术、雕刻、音乐、唱腔、表演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⑤同时,还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智慧,为传播中华文化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②①④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⑤①②
5、古诗文阅读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丙】中山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B.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B. 亲贤臣,远小人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C. 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对甲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词的上阙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于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4】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 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是为了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 文段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 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5】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B. 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眼于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6】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无 鸡 者 弗 食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D.后两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故乡》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80字左右)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分别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文言诗文填空。
(1)剑外忽传收蓟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6)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在《使至塞上》中,王维用“ , ”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8)《卖炭翁》中描绘老人矛盾内心的句子是 , ?
(9)《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或选用文中原话为上文拟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2】用文中原文回答,“燃”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欣赏、点赞?。
【3】结合文章③④⑤段的内容,概括回答如何保持“燃状态”。
【4】“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该例子能否支持本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论点?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手帕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 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内容谈谈阿斌这个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选文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11、阅读孙君飞的《满》,回答后面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 ……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
(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 ④ | ⑤-⑥ | ⑦-⑧ | ⑨-⑩ |
主要情节 |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 B |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 D |
我的心理 | A | 有些难过 | C | 满足激动 |
【2】品味语言。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满”的含义。
【4】比较本文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2、作文
当我们向着梦想一路疾驰时,蓦然发现在不断获得的同时,很多美好的东西渐行渐远。过重的学习使我们不再能常在运动场上驰骋;过多的戒备使我们不再开诚布公地与他人交心;过于功利,使我们不再能以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人……这些美好原本不应失去,因为它们常常决定着生活的美好与否。
请以“重新捡起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准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