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你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他对你家门上贴的对联很感兴趣,但是他发现下联最后几个字因为破损看不清了,请你帮忙补全。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东风吹出千山绿

下联:春雨洒来

A.迎盛世

B.四季春

C.润万物

D.万象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3、《智取生辰纲》中,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②杨志与都管、虞候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

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

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

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

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形成一种韵律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A. ③②①⑤④⑥   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⑤③①②④⑥   D. ⑤③②①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时时而进   ②期年之后

③众功皆   ④亲九族

2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之如云        多助之至(《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B. 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 以亲九族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D. 其知如神   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首句中“断”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朗读者》是一档由央视推出、由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其中有一期的主题是“陪伴”,如果你参加这期节目,你将和大家分享什么文章?为什么?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默写(15分)

1、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3、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5、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最珍贵的礼物

司念伟

①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

②山泉村是我们毕业实习时几个人自愿要求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太阳只在中午才能照几个小时。山泉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全校只有4个年级,总共62个学生。

③四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里,正在商量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

④“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说话的是四年级的班长张天。我一看,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

⑤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这时,一名同学径直走过去问:小花,老师明天就要走了,别的同学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你打算送什么啊?

⑥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⑦“老师,小花家里穷,只有一个爷爷,又不会做针线包,她的就免了吧!我们大家帮她补一个。张天对我说。

⑧“不!我也有礼物送给老师。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

⑨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

⑩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连忙跑过去,接住还在地上翻跟头的小花,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刷刷地流了出来。

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

实习组走的时候,山泉村的乡亲们带着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群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

(节选自《名家名作赏析》)

【小说有场景】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场景

故事

山泉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很忧伤。

教室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花闷闷不乐。

(3)______

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车开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有悬念】

【2】请从文中摘录一处悬念,并分析其作用。

【语言细品味】

【3】请任选一个画线句子,结合该句内容和括号中的提示,品读赏析。

(1)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进了教室,一人着一堆东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这里写学生礼物的丰富有什么用意?)

【主题深挖掘】

【4】普通的“翻跟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制琴记

阿占

①木匠胡三和琴行老板韩五决定一起制琴。那年,胡三五十知天命,韩五三十而立。

②念头起自胡三四十九岁那年召开的首届国际小提琴节,胡三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给镇住了,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

③胡三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胡三出身木匠,手巧心细,喜欢琢磨。三十岁上就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

④木匠做琴,隔着山,但架不住胡三的执着与投入。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不分昼夜。吃起饭来也是心事重重,个把月瘦了整十斤。当做到他人生中第五把琴的时候,胡三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搭档,于是想起了开琴行的韩五。

⑤与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瘦高个,一张书生白面。韩五自小跟爱拉琴的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对音质音色特别敏感。大学毕业以后,他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代理各种机械琴。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有时侍弄琴入了神,彻夜难停。没几年,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

⑥大多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唯知音难逢。胡三的提议,让韩五欣然应允。

⑦半年后,琴作坊开了张。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

⑧木匠出生的胡三,对木头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怀。在他眼里,好的木头一旦成了一把好琴,那简直是灵魂的重生。用什么木头,韩五绝对听胡三的。受韩五影响,胡三也开始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读书让胡三的工艺洁癖更严重了。

⑨胡三在做琴,韩五也在做琴。木匠与琴行老板在音乐里做琴,久而久之,他们在音乐中发现了另一个隐形的自己

⑩在木头的清香里,怯生寡言的韩五是放松的,甚至是亢奋的,他不停说话,说肖斯塔科维奇对恐惧与压抑的诉说,贝多芬穿过苦痛之门面对上帝召唤的谦卑,巴托克的孑世孤傲像极了巴塔哥尼亚的山峰……胡三接不上话,但他明显放慢了手上的速度。

糙野的胡三觉得自己成了艺术人!他发现自己居然是通音律的,他也迷上了一切好的声音。胡三打小爱吃黄姑鱼,初秋汛期,酒店老板跟船出海,在海上听黄姑鱼产卵时“咕咕咕”的叫声像波浪一样连绵不绝,好听哟!第二天说给胡三听,胡三从此不舍得吃黄姑鱼了。

于是,他们对制琴的过程愈发苛刻,他们要做出自己满意的、最好的琴。

琴作坊开到第七年,小满一家想来买琴。小满从六岁开始学琴,就没有别的爱好了,每天六七个小时,已经学了五年琴。琴没买,当然主要是买不起,但不知为什么,小满让胡三韩五心疼。胡三说,小满,明天我给你带炸藕盒吃。小满说,伯伯如果能让我拉一下那些漂亮的琴,比什么好吃的都管用。胡三韩五立刻同意了。

小满拉了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弓走得很直,节奏也不错,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用感情去拉琴!胡三韩五被感动了。他们应诺小满,以后如果有比赛,小满可以从这里借好琴。

小满好久没来了。胡三韩五一边做琴,一边说起了小满。韩五说,主要想让小满来把做好的琴试一遍。演奏永远是所有乐器最好的保养方法……话没落地,小满进来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那一节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让胡三韩五不敢再说话。

我爸爸没了。下暴雨的那晚,他开着大货车从桥上翻了下去。妈妈为了让我学琴,把房子卖了,我们现在租房子住。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做钟点陪护,为了给我多挣点儿学琴的钱……

在死亡面前,胡三韩五的安慰有些苍白,他们自己都感觉乏力。忽然,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

小满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即使是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

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在拉这个曲子,妈妈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

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

琴作坊开到第八年的时候,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的毛病也越来越多——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熬漆要长达半年,前前后后要30遍;他们还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甚至挑剔琴主……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但凭着这些矫情,胡三韩五的琴屡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胡三韩五觉得自己在制琴,也在不断重塑自己。

中秋节前,大名鼎鼎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下帖子。三番五次推脱无果,只好应了。林先生席间向胡三韩五敬酒,10把手作琴,送朋友,时间紧,价格翻番。胡三韩五几乎全程无话,胡三这档口接了句,做不了。

散了局,相伴着回程,一人站定了,抬头看着月亮,另一个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似有铮铮鸣响。

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小满,不由自主地说起了那个孩子。

小满应该要参加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______

(有删改)

(1)小说讲述了胡三韩五制琴的故事。阅读小说,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

①半年前,_____,并邀请韩五合作,韩五欣然应允。

②半年后,胡三韩五合作,于长时间的制琴中_____

③第七年,胡三韩五让小满试琴,并在他父亲去世后鼓励他。

④第八年,胡三韩五在更高的制琴要求中_____

⑤中秋节前,胡三韩五拒绝林先生重金订琴要求,想起小满。

(2)阅读小说,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中“隐形的自己”的理解。

(3)生动的人物描写,人物之间的衬托,都是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请从胡三韩五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从这两个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这个人物刻画得鲜活而生动的。

(4)请你在文末的横线上写一句话,补全胡三和韩五的对话,作为这篇小说的结尾。

(5)结合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①以上材料选自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对海伦•凯勒而言,安妮•莎莉文老师再塑了她的生命;对胡三韩五而言,制琴这件事重塑了他们自己。请你说说莎莉文老师在重塑他人的过程中、胡三韩五在通过制琴这件事重塑自己的过程中,分别展现了哪些珍贵的品质?(各写出一种品质即可)

②你有遇到过类似的人、物或事件吗?请分享你的“重塑”小故事。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3D技术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3D风潮席卷全球。如今,无论是3D墙绘艺术、3D打印技术,抑或是我们身边的裸眼3D手机、3D电视、3D电影,3D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崭新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英国《经济学人》甚至认为3D技术“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②3D技术的原理,来源于人们双眼的视差,即人眼的三维视觉特性。由于人的两眼瞳距约65毫米,因而在人们用双眼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略有差别,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感。

③3D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38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通发明了体视镜,这是最早可以观看3D立体图像的装置。他的装置看似复杂庞大却很有效,仅仅通过两面倾角45度的反射镜以及分摆在两侧的图片,当人眼从正面直视反射镜时,双眼所看到的同一物体成像是不同的,从而产生三维的立体视觉感受,由此开启了人们的3D视觉体验。

④1849年,苏格兰科学家大卫·布鲁斯特改进了体视镜。作为查尔斯·惠斯通的竞争对手,他试图改进体视镜图片分开摆置且笨重复杂的缺点。他利用棱镜将图片限制在一个特定大小的盒中,不仅大大缩小了体视镜的体积,还使其更方便观察和携带。改进之后的体视镜在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上进行了展览,并幸运地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青睐。随后,一夜之间,250000个体视镜被生产,立体图片风靡一时。

⑤1860年,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发明了“美国体视镜”。它由两个棱形透镜和一个木架组成,因为发明者放弃了专利申请,其价格也经济实惠,再加上其手持流线形的特性,使之成为19世纪人们观看3D图像最流行的娱乐工具。

⑥中国大众最早接触到的3D的技术,可能还是从精彩的3D电影开始。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除了感叹故事情节的跌宕外,无不对影片中显现的立体视觉盛宴赞叹不已,观众不再去“看”银幕,而是去“体验”一个新世界。

⑦如今的3D眼镜早已不再是电影院的专属配件,它的魔力延伸到了医学界。医生纷纷戴“墨镜”进行手术,微创手术进入到了3D的全新时代。手术医生通过3D眼镜,从监视器中清楚地辨认、分离组织器官周围的结构,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二维显示技术的缺陷,还原了真实视野中的三维立体感觉。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对病灶周边血管和神经的不必要损伤。

⑧与3D眼镜原理不同的是,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3D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建筑工程和个人化定制等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整个制造业都可能会因此被颠覆。

(作者叶雪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1本文以“3D技术的前世今生”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3D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建筑工程和个人化定制等领域内的竞争日趋激烈,整个制造业都可能会因此被颠覆。

4请你根据第段内容,谈谈3D技术在医学界的魔力。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一路阳光一路情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有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