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我们要耐心讲解,力求理至易明。
B.胜者常会彬彬有礼,他们不会去同战败方寻求和解,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他们才会这么做。
C.每年八月十五,人们到浙江海宁观看的就是钱塘江那波澜不惊的潮水。
D.正道坦途你不走,偏要走不二法门,今日也是你罪有应得。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骆驼寻到的不是为自己养尊处优的宝,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
C.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副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D.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3、诗词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
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
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
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和几位同学去唱歌,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
C.作为一名奥运金牌的获得者,她的名字在体育界早已如雷贯耳。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5、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
【2】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请以第①段为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句式上的突出特点及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1】从全诗来看,“秋阴不散霜飞晚”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材料一:新学期开学,伴随的是学校教室的打扫和布置。2019 年 2 月,在开学前两天,浙江杭州多家家政公司接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订单,这些学生家长都是预约钟点工到学校做教室卫生。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开启了一轮辩论。有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人说,假期开学打扫教室的要求很高,边边角角都要打扫一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困难……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做了全面阐述。习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日本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从五年级起开设家庭课。家庭课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必修课,有系统的教科书和相关实践用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与家人、家常饭菜的炊事基础、舒适的衣服与家居、身边的消费生活与环境。
俄罗斯于1993年重新制定了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针对初中学生,课程内容有设备材料与机器零部件的加工、家政技术、缝纫、食品加工、手工艺制作等。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从2022年9月起,劳动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1)实验中学笃行班的同学准备就“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题,开展一场辩论赛,他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能让此次辩论赛顺利进行呢?
(2)针对材料一中“雇人打扫教室”一事,某班同学准备以“该不该雇人打扫教室”为辩题,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雇人打扫教室”,假设你是反方辩手,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8、按要求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陈涉世家》中,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五)
幸福
苇岸
①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惟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②唐朝诗人韩愈写了一句意味深远的诗:"_______________。"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者,常常是那些尚未获得财富的人。这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③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代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I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竟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緩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倍感松驰,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④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虛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⑤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呆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一九八九年三月
【1】本文标题为“幸福”,但开篇却有哲学家培根写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的划线处,应填下列(_____)。
A 白雪却嫌春*晚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山净江空水见沙 D百般红紫斗芳菲
【3】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
【4】第④段中提到的“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义”,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请选取三个事例用排比句式写出。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②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6】第⑤段作者的幸福观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10、(三)阅读《与父亲博弈》,完成下列小题。
与父亲博弈
羽毛
父亲生日将至,给他买点什么呢?
父亲来这里三年了,背井离乡,只是为了照顾我的生活。亲恩比天大。别人的父亲会打牌,会抽烟,会到处游山玩水,会去广场跳舞。他一样不会。他几乎没有嗜好,除了劳动:成天忙忙碌碌,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像一台永不疲惫的机器。
父亲不仅过分勤劳,而且过分节俭。
有多节俭呢?如果他早上出门,晚上回家,午饭都舍不得吃,顶多在街上买一个两毛钱的馒头。他宁肯胃疼,也不愿花钱心疼。他从不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总是拿着针线盒缝缝补补。
这跟他有没有钱无关。这种节俭起初是不得已,后来是习惯,现在已经深入骨髓,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
父亲在农村长大,17岁丧母,作为长子,他和他的父亲要用几亩薄田来养活五六个弟妹。吃饭时,最小的弟弟在饭桌上掉一粒米,就得挨上一耳光。草根汤、地瓜粥,一吃十几年,吞噬掉孩子对美食的想象、对美的向往,胃和品位都在贫穷的溃疡里先天发育不足。后来他奋发拼搏,开店赚钱,送孩子上大学,盖起了四层的小楼房。但无论生活境遇怎么变,他只是愈加勤俭。
这种勤俭就像压榨器,把父亲几乎压榨到只有一个核:只干省钱的事和挣钱的事,只花万不得已的钱。他从不想尝试美食、华服或者欣赏美景,只欣赏钞票本身的油墨味。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他会说,我们以前从没有周末!门票还要两元呢。我提水果回家,他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吃过水果,这水果比菜还贵!……
我说,拜托,爸爸,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金融风暴,消费也是爱国!
父亲眼睛一瞪,说,时代再怎么过去,我都是你爸爸!小辈都得听长辈的!
我闭口。
多次“战争”下来,父亲有所软化,不再用节俭的标尺要求他人,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但对自己仍旧一毛不拔。好像全天下的人,就属自己最不重要。
这次父亲的生日,我不会放弃尝试。
前几年的尝试,都失败了。
头一年,我给父亲封了个红包,父亲原封不动地把钱又存了回去。
第二年,我给父亲买了双品牌布鞋,父亲至今没有穿过。问起来,父亲就说,今后回老家再穿!
今年,我想好了,就给他买个泡脚的木桶。他总是脚后跟疼,慢慢就爱上了用热水泡脚。我看过中医书,脚后跟疼是肾虚的表现。要带父亲去医院,他坚持不去。
那就买个木桶吧。我在网上查询,又去店里考察,买了一个香柏木浴足木桶,228元。这和父亲的付出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只要父亲身体舒泰,钱算个啥。
我把沉重的木桶提回家,放到他的卧室。父亲回家后,视而不见。我嬉皮笑脸地问他喜不喜欢。他冷着脸说,我今后都不泡脚了成不成?
这是冷幽默?不,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到底没有用那个古色古香的浴足桶,依旧用边缘破损的塑料盆。我到底无法用物质来取悦父亲,只能用而立之年的顺从来回报他的付出。
有些无奈……下个月,我准备去买一套新一年的公园门票,这样他不能不接受吧?
成千上万的礼物,总有一件会适合我亲爱的父亲。日子越来越少,但我还来得及想尽办法,稍稍补偿父辈过分辛劳的岁月……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
(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
【1】阅读文章,依据内容填空。
“我”与父亲博弈的内容 | 博弈的结果 |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提水果回家等他都反对。 | 后来他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等。 |
第一次给父亲过生日,我给他封了个红包。 |
|
| 父亲准备回老家后再穿新鞋。 |
|
|
【2】文章中对父亲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但形象鲜明,请你结合父亲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够严谨,与内容不符,你有怎样的理解,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说说你对文章结尾“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的理解。
11、小玉和小泉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下面是他俩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后的题目要求,完成有关任务。
材料一: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 年 7 月 6 日,沪杭路上。
【1】结合以上材料一,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完成小玉和小泉的对话。
小玉:我喜欢读艾青的《复活的土地》这首诗。作品采用了许多美好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例如(1)“____(至少写两个)”等等。
小泉:是的。诗人还灵活地应用了一些恰当的写作手法来抒情达意。例如,第2小节运用了(2)____(填写序号:A.正侧结合 B.视听结合 C.对比 D.白描)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来到大地充满生机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更表达了诗人(3)______。
小玉:你说的很对。所以,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要把这首诗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例如,“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这一句中的“到处”词就应该重读,这样才能表现出春天处处充满无限的生机,朗读这句诗应该用(4)____(填写序号:A高亢激越 B.低沉缓慢 C.平静舒缓 D.欣喜轻快)的语调。
小泉:是的。我认为,这首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也是很有妙处的。
小玉:有哪些妙处啊?
小泉:(5)_______。
小玉:谢谢你的分析,我明白了。只是我对第 3 节中“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这一句诗的深刻含义还不太理解。你给我分析一下,好吗?
小泉:好的。我认为这句诗的深刻含义是:(6)____。
小玉:真的很感谢你!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更深刻了。
材料二: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
巴金
踏上了轮船的甲板以后,我便和中国的土地暂别了,心里自然装满了悲哀和离愁。开船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望着船慢慢地往后退离开了岸,一直到我看不见岸上高大的建筑物和黄浦江中的外国兵舰,我才掉过头来。我的眼里装满了热泪,我低声说了一句:“再见吧, 我不幸的乡土哟!”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这二十二年来你养育了我。我无日不在你的怀抱中,我无不受你的扶持。我的衣食取给于你。我的苦乐也是你的赐予。我的亲人生长在这里,我的朋友也散布在这里。在幼年时代你曾使我享受种种的幸福;可是在我有了知识以后你又成了我的 痛苦的源泉了。
在这里我看见了种种人间的悲剧,在这里我认识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这里我身受了各种的痛苦。我挣扎,我苦斗,我几次濒于灭亡,我带了遍体的鳞伤。我用了眼泪和叹息埋葬了我的一些亲人,他们是被旧礼教杀了的。
这里有美丽的山水,肥沃的田畴,同时又有黑暗的监狱和刑场。在这里坏人得志、好人受苦,正义受到摧残。在这里人们为了争取自由,不得不从事残酷的斗争。在这里人们在吃他的同类的人。——那许多的惨酷的景象,那许多的悲痛的回忆!
哟,雄伟的黄河,神秘的扬子江哟,你们的伟大的历史在哪里去了?这样的国土!这样的人民!我的心怎么能够离开你们!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我又不得不爱你。
1927 年 1 月
【2】结合以上材料二,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完成小玉和小泉的对话。
小玉:1927 年是中国政局剧烈动荡的一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巴金离开乡士,无限感慨。作者说乡土是不幸的,你能告诉我作者为何这么说?
小泉:(1)_________。
小玉:谢谢你的解释。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直接抒情“我恨你,我又不得不爱你”,你能解释一下作者说“不得不爱你”的原因吗?
小泉:(2) ___________。
小玉:你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谢谢你。
材料三:
致祖国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祖国母亲:
今年是您的七十一岁寿辰,您愿倾听一个孩子对您的敬佩,对您的赞美和对您滚烫的爱吗?
母亲,您美丽而持重!您身上排列着许许多多蜿蜒的山河:瞧,那从雪山走来的长江与生俱来的不凡气概挟着春潮般的风采;听,那奔向东南的滚滚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您身上耸峙着郁秀的山岳:雄伟泰山令诗圣杜甫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雄心壮志,奇特黄山令徐霞客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的真挚感慨。
……
母亲,您聪慧而典雅!不信,请听那雍容华美的京剧,或是轻柔婉转的越剧,揪心裂肺的秦腔,亦或是高亢悲凉的梆子戏,悠扬委婉的黄梅戏……何止是这些,看那《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又揉杂了多少的艺术精华?积淀了多少古香古色的经典文化? 唐诗、宋词、元曲,又带给了我们莫大的震撼与惊叹!母亲,您的思想无限厚重而深沉,您传承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文化,是多么珍贵与灿烂!
母亲,您年轻而辉煌!71 年的历程无比艰辛,71 年的变化天翻地覆,71 年的发展日新月异,71 年的辉煌绚丽夺目。母亲,您不寻常的一生,承受了巨大的严峻考验。炎黄儿女,众志成城,天寒地冻,维护了您高尚的尊严和荣誉。神舟飞船上天,北京奥运举办,高铁飞速发展,5G 领先世界,战胜新冠疫情,北斗导航完成布局……您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刻,您正迈向更有希望的未来。
如果您是阳光,我便是田野中的向日葵,永远笼罩在您温馨的阳光中,向着您甜甜的微 笑;如果您是蓝天,我便是苍穹上的白云,永远飘荡在您宽阔的胸怀,偎依着您的怀抱进入梦乡。
母亲,这就是一个孩子真情的流露,您听到了吗?
此致
敬礼!
南京市鼓楼区 XX 中学 小玉
2020.10.9
【3】结合以上材料三,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完成小玉和小泉的对话。
小玉:我写了上面这封信,请你提提意见。
小泉:写的真好,这封信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我很欣赏正文第二段的结尾:“您身上耸峙着郁秀的山岳:雄伟泰山令诗圣杜甫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雄心壮志,奇特黄山令徐霞客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的真挚感。……” 我还可以在后面仿写一个句子,与前两句形成一组排比句。我这样仿写:(1)____。 你看怎么样?
小玉:很好啊,谢谢你!
小泉:我还发现以上三则材料都表达了同样的主题——热爱祖国,但三则材料表达的侧重点 各不相同。 例如 ,(2)材料一侧重表现____, 材料二侧重表现_________,材料三侧重表现_____ 。我说的对吗?
小玉:你说得真好。今天的对话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啊!
1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诗/汪国真
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
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
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
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
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 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
我们有过许多许多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诗作中感触最深的一点;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