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

C.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过滤

D.检查气密性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4、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过氧乙酸(化学式CH,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6、下列各图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不相符的是

A.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向足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Zn、Fe

C.T℃时,向NH4C1饱和溶液中加水稀释

D.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7、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阶段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H2,则丁可以是Fe

B.若甲是CO2,则丁可以是C或CuO

C.若甲是CaCO3,则乙、丙、丁可以都含氧元素

D.若甲是Fe,则如图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B

氢气

热值高、无污染

用作燃料电池

C

石墨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作干电池的电极

D

金刚石

硬度大

作钻机的钻头

A.A

B.B

C.C

D.D

9、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原子的电子数是99

C.铒是非金属元素

D.铒原子质量为167.3

10、某些微量元素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是人体所必需的。某同学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他所缺乏的元素是

A.锌

B.铁

C.碘

D.氟

11、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渐加入过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向等质量且足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C.向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分别逐渐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铁粉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C.用石墨做电极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13、端午插艾,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含有4个氧气分子

C.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香草醛(C8H8O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添加剂。下列关于香草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C.一个分子中有19个原子

D.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1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与该反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为1:3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6、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化学式为

B.生锈时化合价升高

C.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D.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7、为预防森林火灾,林区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实验,下列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只发生了

物理变化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探究分子运动

D.利用如图实验反

应原理可设计一种

灭火器

A.A

B.B

C.C

D.D

1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相对应的用途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20、小林同学某天中午的食谱是:红烧肉、米饭、炸鸡块、牛奶,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必须补充的食物是

A.烤鸭

B.炒油菜

C.馒头

D.荷包蛋

2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读数偏大

B.污染试剂

C.腐蚀胶帽

D.酒精溅出

22、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不可行的是

A.金属铜

B.石蕊试液

C.氯化镁溶液

D.碳酸钠固体

23、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D.加食盐水

2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的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D.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25、下列有关含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正确的是

A.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金刚石用作电极

D.石墨用作钻探机钻头

26、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氯酸钾

B.c是氯化钾

C.t2时,反应进行完全

D.t1~t2时段,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_______(金属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_______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得到失去”)电子。 

(4)由原子序数为1812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

28、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锶元素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由此推测锶元素在第   周期;

(2)锶原子与   的化学性质相似(选钠或镁,填元素符号),锶离子的符号为

(3)如果锶原子核内有50个中子,则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9、金属材料的使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铜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性。

(2)下图中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

(3)《天工开物》记载“烧铁器淬于胆研水中,即成铜色”,胆研水为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4)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较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用涂油的方法防止某些铁制零件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5)请你大胆推测,铜比铁、铝更早被人类制得并利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下表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3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5%盐酸反应

15%盐酸产生气体快

①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a_______;b_______;c______

②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0、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天然气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化铁中铁为+3价_______

(2)构成氧化钠的阴离子_______

(3)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后,使石蕊变红的物质_______

(4)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元素_______

3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___

(2)同学们按图2所示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___________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云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指出,并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又做了如图4所示实验。

①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

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制取氮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i+2N2Si3N4.该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_____

34、用合适的化学符号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

(3)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4)硬水中的镁离子___________

(5)写出符号“2H”中数字的含义:元素符号前“2”表示___________

35、如图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________,氯气分子变成______,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

3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__________

(2)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图: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m_____;n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字母,下同),为了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

(3)如果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不用C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_____,用E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要盛少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200mL的集气瓶收集180mL氧气,则下图收集方法正确的是_____

38、如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了实验: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向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将集气瓶装满水扣在水槽中;④加热试管收集氧气;⑤结束时,先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将导管移出水槽。请你分析,该同学的实验中缺少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还有一步明显的错误操作,这种错误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

(3)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洁净的空气;③干净的海水;④液氮;⑤可口可乐;⑥稀有气体;⑦五氧化二磷;⑧呼出的气体;⑨二氧化碳体;⑩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提示:多填少填都没有分)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将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取某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该水样属于_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5)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40、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

(2)加压时,6000L的氧气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