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2、2023年11月1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抓质量安全,保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2Cu表示2个铜元素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H2表示2个氢原子
D.Fe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D.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5、全硼富勒烯团簇(B40)的分子结构图像中国红灯笼(如图)。B40属于
A.稀有气体
B.氧化物
C.混合物
D.单质
6、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各种电光源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7、潼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8、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转化③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9、20gH2、O2混合气体点燃充分燃烧生成18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可能为
A.5:1
B.1:1
C.9:1
D.2:3
10、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物质造成的污染
C.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D.“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验集气瓶中O2是否集满:伸入燃着的木条
B.鉴别MnO2和碳粉:观察颜色
C.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水溶解后过滤
D.除去CO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入灼热的铜网
12、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乒乓球碎片与滤纸片的着火点
B.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CO2较多
13、溶液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14、包头市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实现城区直饮水全覆盖的城市,我们的直饮水通过11道工序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投药消毒
15、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B.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对比甲、乙、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发生反应
1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原子、离子都不显电性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铜粉、铁粉 | 分离 | 磁铁吸引 |
B | 水、双氧水 | 鉴别 | 取样,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 |
C | 二氧化碳 | 检验 | 燃着的木条伸入,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
D | CO2(CO) | 除杂 | 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A.A
B.B
C.C
D.D
1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B.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热,可用作制冷剂
C.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19、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碱性的是
A.BaCl2、K2CO3
B.FeCl3、NaOH
C.NaNO3、H2SO4
D.NaOH、BaCl2
20、中华传统文化典藉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华阳国志》:“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加热蒸发可得食盐
B.《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D.《周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池中有机物发酵产生可燃性气体
21、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由C、H、N、O四个元素组成
B.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C.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22、N(NO2)3是一种新型的火箭燃料。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3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52g
C.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1个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
23、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洗菜水、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D.蒸馏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净化方式
24、下列变化为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分解制焦炭
B.石油分馏制汽油
C.工业制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氢气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操作必须规范,确保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蒸发
D.量取液体
26、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27、研究表明,月球土壤中有数百万吨的氦-3.氦-3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氦-3原子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28、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_______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29、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2个钾原子________;
(2)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
(3)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0、某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小华同学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选择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______,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将所得滤液蒸馏得到蒸馏水,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请在方框内完成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31、(1)用化学用语表示:
铝原子 ;铵根离子 ;氢气 ;
二氧化碳分子 ;亚铁离子 ;
(2)请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熟石灰 b.盐酸 c.硫酸铜 d.氢氧化钠 e.二氧化碳
胃液中含有 ;
用作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
用于人工降雨 ;
溶于水放热的碱 ;
用作建筑材料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反应:
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丁二酸钠(Na2C4 H4O4)与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琥珀酸亚铁,则反应方程式为 。
32、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3个硫酸根离子___;氢氧化钙___;
33、回答下列问题
(1)泡茶用无污染的天然水为最佳。天然水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古人们还收集雪融成水后泡茶。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紫砂壶是珍贵的泡茶壶具。紫砂是指矿石成分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SiO2、Al2O3、Fe2O3都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3)将二氧化碳依次通过下图装置,写A、B两处可观察到的现象。
①A处现象: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
②B处现象: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
34、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如图1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步骤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步骤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步骤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对比步骤Ⅱ和步骤Ⅲ,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2所示。
①研究表明CO2能导致_____效应,SO2易形成酸雨。
②各级政府推广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图2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
③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安装位置如图3中_____(选填“A”或“B”)所示。
④为了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比如_____(填序号)。
A 太阳能B 地热能C 潮汐能D 煤和石油
3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图甲中,t2℃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P点的意义是_______。
(2)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在150g水中投入_______g的B物质,溶液刚好饱和。
(4)如图乙所示,t1℃时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烧碱,再加入5mL水,烧杯中出现浑浊,则可能为_______(填“A”、“B”或“C”)。
(5)当A中混有少量B,可用_______法提纯A。
36、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请设计实验验证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_____(简单描写)。
(2)天逸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①A物质的作用是_____。
②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操作b,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 (填字母)端通入,原因是_____。
③操作c是_____( 填操作名称)。
3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化学性质__,__。
38、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氯酸钾、二氧化锰、火柴、药匙、镊子、升降台及以下仪器,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E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闭合开关后H管中的现象是:液面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L、R管内______,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
(4)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5)制取氧气过程中,装置内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分析,当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氯化钾时,装置内固体中K+与Cl-的个数比______。
39、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都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的水?_________。
40、(1)阅读下面的短文。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相应横线上。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__。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氯________,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氯________。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_______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作氯化氢的气体。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_。
(2)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着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发生爆炸,并引发邻近的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①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氢气充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