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了三年的新冠疫情,我们终于摆脱了新冠病毒对国人的肆虐。在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2、小明特别喜欢吃绿豆芽,决定自己用绿豆种子发豆芽,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成功( )
A.将绿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
B.用几层纱布将绿豆种子盖起来,每天往纱布上洒适量水
C.将绿豆种子平铺在盘子里放到光下
D.将绿豆种子和肥料混合起来
3、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竹林里出现一只小松鼠。他猜想松鼠是不是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买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上述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4、“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不需要分解者参与
5、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水母②乌贼③涡虫④沙蚕⑤竹蛏⑥海蜇⑦虾⑧蜗牛
A.①④⑦
B.②⑤⑧
C.③⑥⑦
D.②④⑥
6、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组织在胃中不存在的是( )
A.上皮组织
B.输导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7、萝卜放久了会空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氧气
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二氧化碳
8、如图,小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a.图一是切片标本,图二是装片标本
b.图一中①和②属于不同的植物组织类型
c.图一中组织③的细胞都含有细胞核
d.图二中的⑦在吸水时会膨胀,导致⑧闭合
e.图二中的⑦呈半月形,其靠近⑧一侧的细胞壁厚
A.cde
B.abe
C.abc
D.bce
9、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该同学发现草履虫在显微镜视野中的运动正确的是( )
A.从右向左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不运动
D.随机运动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C.显微镜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和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D.发现镜头上有污渍影响观察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11、某种病毒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根据此信息可以判定存在的食物链是( )
A.水稻→稻飞虱→病毒
B.青蛙→稻飞虱→水稻
C.稻飞虱→病毒→青蛙
D.水稻→稻飞虱→青蛙
12、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 )
A.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体积增大
C.遗传物质增多
D.细胞功能增强
13、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有( )
A.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B.糖类、维生素、膳食纤维
C.维生素、水、无机盐
D.糖类、蛋白质、脂肪
14、下列能够净化污水的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衣藻
D.草履虫
15、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图甲)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图乙)的视野,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细胞最外层的④能控制物质进出
B.③和⑤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番茄酸甜可口的物质存在于②中
D.乙细胞比甲细胞少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芹菜炒肉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与猪肉细胞相比,芹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
①细胞膜②细胞壁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⑥叶绿体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自然条件下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
①长有雌蕊和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传粉④经历了受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与猕猴相比,植物猕猴桃的结构层次没有(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20、山楂是酸的,西瓜是甜的,黄连是苦的,尖椒是辣的,这是因为( )
A.四种植物细胞的液泡里溶解的物质不同
B.四种植物的细胞基本结构不同
C.四种植物的液泡结构不同
D.四种植物的细胞膜不同
21、(1)疫苗是一种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2)疫苗的种类很多。一般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___________)。常见新冠疫苗种类: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3)______________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疫苗接种到人体后,能引起免疫反应,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御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免疫力,从而不再患这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5)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
22、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和 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 和 流动.
23、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4、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5、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__;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和__.
2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反射通过_________来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7、生活中遇到的“肉”与生物学教材中提到的“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区别的。例如,我们看到过的鸡翅中,附着于骨上的呈粉红色的束状结构为肌肉,属于_______组织;而黄色的脂肪、白色的肌腱虽然也属于“鸡肉”,但属于______组织。番茄果实内部的果肉,在结构类型上则属于_______组织。
28、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________,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__________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________,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构成了________。
29、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变形虫是一种_____生物,它用_____运动和摄取食物。分割变形虫的实验可以证明,_____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
30、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④]镜筒)
(1)对光时,要转动 ,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 ,直到看到一明亮的视野.
(2)如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为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3)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4)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可选用 和 .
31、请将下面受精之后子房的发育情况连线。
32、判断正误(正确填涂T,错误填涂F)
如图所示,将显微镜的观察视野甲转换为视野乙,操作合理的是转换为高倍物镜。( )
33、据下图回答使用显微镜方面的问题。
(1)安放好显微镜后,转动[ ]_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__________
(2)调整光圈后,转动[ ]__________使光线反射入镜筒,通过________可看到白亮的视野。
(3)把玻片放到________上,使标本正对__________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4)按________________(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表示)方向转动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按___________方向转动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________,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34、某中学生物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②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③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这个实验有两组对照组,分别是:
(1)__________,这组对照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这组对照实验探究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可观察到__________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4)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上述三种处理以外,还应有第四种处理,即将馒头块放入4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不进行搅拌。”你认为这种处理有必要吗?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