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B.汽车轮胎上加装防滑链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车身不接触导轨

2、陕西秦腔以其独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尤其是唱花脸的,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秦腔唱花脸为“挣破头”,是因为该唱腔能加快声速

B.锣鼓起时,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C.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

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D.红外线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4、如图所示为某一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行进路径。保持入射光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射向P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应向右平移

B.调整平面镜后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逆时针转动

D.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5、我们欣赏诗歌时,不仅品读其语言文字,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举杯邀明月”中的“明月”是光源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D.“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关于如图所示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靠近眼睛的镜片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镜片为物镜

B.它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它的物镜与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7、如图是抖音“物理红人”朱老师在课上向同学们表演“狮吼功”的情景: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以下选项中所涉物理知识与其相符的是(  )

A.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B.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医学上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D.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

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像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9、如下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积水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物理与生活紧密结合,倡导大家多观察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估测数据,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

B.盐水的密度约为

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为

11、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西运动

D.前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

12、小吴用弹性膜注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甲是他用其模拟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的装置,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若用黑纸片将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C.若将近视眼镜放到透镜前方,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图乙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13、由公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  )

A.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时间越长,路程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C.图丙中,池水变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图丁中,表示的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5、云南北迁亚洲象群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如图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象群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为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象群之间通过超声波相互交流

B.象群听不到人的说话声

C.象群不会“说话”,是用感觉和眼神交流的

D.象群之间交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17、“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在吸热

B.一直在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先吸热,后放热

18、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平天平前要先将游码归零

B.称量时应该先从小砝码取起

C.被称量的物体应该放在右盘中,且其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损坏了,直接换一个新的继续称量

1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D.“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

20、体育中考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小明,其成绩最可能的是(  )

A.1000m跑步用时4min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1s时间内跳绳100 次

D.实心球成绩为 40m

21、如图所示为小明在敬老院表演的手影节目,下列所述情景与手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对着镜子整理着装

B.用照相机拍照

C.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D.小孔成像

22、关于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B.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C.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关于怎样学习物理,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背诵条文,死记硬背

B.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C.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D.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2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铅笔错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如图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两辆质量相同、正匀速上坡的小车甲、乙的运动情况,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______车动能较大(选填“甲”或“乙”)。在这个过程中两辆车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

2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7、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_____不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28、一块冰在室温下很快化成水,冰变成水属于______(填相应的物态变化),需要______(“吸热”或“放热”),在此过程中,体积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9、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_______,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_______。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金属球,其中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实心球是_______(填“A”或“B”)球。

30、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鸟在湖面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当小鸟距湖面时,鸟的像和小鸟的距离为______m,当小鸟越飞越高时,它在湖面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31、小红同学面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且距平面镜的距离为3m,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为 ________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_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 不变)

 

32、从早晨到正午,太阳光射到水面上,入射角逐渐变_________,折射角逐渐变_________(均填"").

33、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N的物体A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 = 60N,小强所用拉力F = 25 N,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34、流体的压强规律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 _____。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5)利用图丙装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人们常利用回声来探知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最常用的是用声纳探测海洋深度或鱼群所在.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秒,若在海面某处声纳传送的声音4秒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米?

37、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一个质量为800g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容器的底面积为125cm2。求:

(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密度。

(3)若将石块从水中取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下降多少?(附在石块上的水忽略不计)

38、一辆小汽车,总质量为1500kg,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问:

(1)小汽车静止时,受水平路面的支持力为多大?

(2)当小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多大时,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得到ab两个焦点,如图2,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光的折射光线。

40、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反射的光线OB,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41、如图所示,图甲是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张明同学轻敲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音叉发声停止后,他又用力敲击了一下音叉,请在图乙中作出用力巧音叉时,示波器上大致显示出来的波形.

(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