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2、如图甲所示,是在一标准大气下探究“水沸腾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乙、丙两图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安装仪器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B.由甲图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杯中情况如丙图

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D.甲图中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3、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消防安全演练,当听到警报声时,学生会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当火灾发生时,之所以捂鼻、弯腰行走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

A.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房间上方

B.温度低,密度大,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高,密度大,聚集在房间下方

D.温度低,密度小,聚集在房间上方

4、如图所示,长方体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该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支持力与重力的大小不相等

B.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

5、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初三(1)班李明同学身高的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6m

B.16000mm

C.160cm

D.16.00dm

6、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分别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在平直的轨道上向东运动,甲车的s-t图像和乙车的v-t图像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为3m/s

B.乙车的速度为1m/s

C.当t=3s时,甲、乙两车相距6m

D.甲车做加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7、“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8、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①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得快   ②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③在10~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④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正确

9、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10、小明发现:往保温壶灌开水时,刚开始听到的声音比较低沉,水快灌满时声音变得比较清脆。小郯想:声音的变化可能与壶中空气柱的长短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1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教室的高度是1.8m

B.人步行速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D.普通人跑100m所用时间为15s

12、“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的折射

B.   摄影-凸透镜成像

C.投影-平面镜成像

D.   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1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人喜欢饮用绿茶,绿茶一般都放在冰箱内冷冻储藏,表面会变湿。如果小华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  )

A.能,因取出的金属块温度较低,带出来的冷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茶叶盒的表面上

B.不能,因取出的金属块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茶叶盒的表面上

C.不能,因取出的金属块温度较低,周围的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茶叶盒的表面上

D.不能,因取出的金属块温度较低,带出来的冷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茶叶盒的表面上

14、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买回了乒乓球发球机,如图甲所示。如果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质量相同的球,如图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 c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B.三个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C.使球落向桌面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球机

D.落地时三个小球的动能相等

15、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1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和38.7℃

B.36.9℃和37.5℃

C.37.5℃和37.5℃

D.37.5℃和38.7℃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随同镜子向两侧平移

1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蜡烛适当靠近光屏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20、在教室里听不到说话的回声,原因是(  )

A.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B.回声被学生挡住

C.教室里没有回声

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见

21、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和质量,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请你估算一下自己的体积。你的体积最接近于(  )

A.60m3

B.0.6m3

C.0.06m3

D.0.006m3

2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用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像会变小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不必依赖于介质

24、下列图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放大的眼睛

B.墙上的手影

C.渠江二桥的倒影

D.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旋动调节螺母使横梁平衡,但忘记将游码归零了,这样测量出的物体的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______(选填“大”或“小”);重新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后再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磨损了,这会使测量结果偏_____(选填“大”或“小”)。

26、将一重为3N的物体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刚好一半的体积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

27、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此时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光斑向D点的 选填、或侧移动。

 

 

2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8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0.5m,则蜻蜓的像距蜻蜓______m;若蜻蜓飞离水面,越飞越高,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分钟,该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0、小强同学四次测得一本书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分别是26.23cm、26.22cm、26.24cm、26.62cm,则他测量物体的长度应写为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31、如图所示,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2、2020年春季,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部分同学由于手机管控不力,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玩游戏,导致眼睛近视,患者主要表现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 (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 (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33、唐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听到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而发声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来区别的

34、诗词中的物理道理:

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噪音”)。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华的实验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蜂蜜的密度。

(1)小华应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调节时,小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

(2)小华先用托盘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为31.4g。接着他将适量的蜂蜜倒入烧杯中,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蜂蜜的总质量为______g。

(3)接下来,将烧杯中的蜂蜜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可以测得该蜂蜜的密度为______g/cm3

[评估]小华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认为,实验中蜂蜜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组装的提升重物的装置,他用100N的拉力在10s内把重为16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有用功是多少?

(2)有用功的功率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7、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着远离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听到笛声时离山崖多远?

3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图左侧是小明和家长一起在平静的湖边观赏十五的月亮所看到情景。图右侧S点代表月亮A点代表人的眼睛,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______

40、在图中,重为3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球受到的浮力F

41、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请把折射后的光路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