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在虚线框内放置的是透镜,让一(两)束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分别如图所示,其中虚线框内放置的一定是凸透镜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3、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的记载。则图中能对该现象进行正确解释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80kg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6s

C.八年级中学生身高约为160cm

D.宣化冬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0℃

5、如图所示是塔式太阳能电站,地面上有许多面镜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来发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镜子都是凸面镜

B.镜子在反射时遵守反射定律

C.每面镜子反射时的反射角相同

D.太阳光射到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6、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如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水温度计

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响度都相同

C. 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 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C.玻璃、沥青、海波是非晶体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0、天坛公园内的圜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会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圆丘能(  )

A.让声音反射使原声增强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1、下列关于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0.55km=0.55km×1000m=550m

B.16cm=16×100cm=1600μm

C.290mm=290×0.001m=0.29m

D.9nm=9nm×109m=9×109m

12、一只氧气瓶总质量为60kg,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使用1小时后,氧气瓶的总质量为54kg,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45kg。则此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B.

C.

D.

1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1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草叶上形成了露珠

C. 干冰逐渐变小

D. 冰块逐渐熔化

15、下列各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80℃

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正常人心跳每秒约0.5次

D.一支普通2B铅笔质量约200g

16、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17、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9、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4∶1

B.4∶3

C.8∶1

D.2∶1

20、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21、0℃的水和0℃的冰,关于两者的冷热程度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更冷一些

B.0℃的水更冷一些

C.冰和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

22、2023年3月15日19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试验十九号卫星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运载火箭

B.发射架

C.地面

D.太阳

23、图所示为四种有关声现象的情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B.图乙: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笛子与二胡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

24、一些楼房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墙装饰,造成了“光污染”,它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光的(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一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0.98N,该浮力是___________对石块的作用,此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g=9.8N/kg)

26、唢呐、声笙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_______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听众能分辨出两种不同乐器,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人耳能听到演奏的乐曲,由此推测该声音的振动频率在___________范围内(选填“0~20Hz”、“20Hz~20000Hz”或“30000Hz~40000Hz”)。

27、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①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②一把钢尺。

则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__________;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__________;若用力拨动橡皮筋比不太用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__________

28、(1)如图1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光的_____,所成的是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漂亮的“蛋壳”闪着明亮耀眼的光芒,这是发生了_____的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如图2是大剧院内的一组隔音墙,它是用_____的方式减弱噪音。

29、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

 

30、进行测量时,首先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_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________________

 

31、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cm。

32、医院中的一个氧气瓶,瓶内氧气的密度是9kg/m3,给病人抢救时用去了,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_____,体积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kg/m3

33、近年来经过整治,蠡湖边又出现了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的美丽景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34、如图所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已知“天舟一号”在对接前的平均速度约2800km/h,30min它运行了_________km;它们成功对接后,若以_______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ABCD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且能绕ON轴翻转。

(1)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光路,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些;

(2)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如图乙,则在右半部分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了: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下表是从桂林到南宁的列车时刻表。求:

(1)列车由桂林驶往南宁全程的平均速度。

(2)该列车长200m,中途以(1)中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需的时间为2分钟,求隧道长度?

站名

桂林

柳州

台州

南宁

到站时间

8:17

10:30

13:26

发车时间

8:06

8:26

10:34

里程/km

0

11

176

480

37、人们把高于______的声叫做超声波,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 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______(保留1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30m/s,且保持不变)

38、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许多建筑普遍采用空心砖来砌墙壁,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表总体积的比例,如图为某砖厂生产的一种外表总体积为3dm3长方体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重42N,问:

⑴该砖块的质量为多少㎏?(g取10N/kg)

⑵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多大?

⑶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材料?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日常生活中,筷子夹食物时可视作杠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支点O、动力作用点A、阻力F2,请画出所用的最小动力F1和阻力臂l2

40、如图乙所示,画出物体B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41、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