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它们上部分别水平切去后,甲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若,则___________(选填“>”“=”“<”),若,则___________(选填“>”“=”“<”)。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4、对生活中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数据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凯里市年平均气温约为37 ℃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4s末甲、乙速度相同

B.10s末甲在乙前方3m

C.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6、下列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雨后彩虹

B.道路广角镜

C.海市蜃楼

D.手影游戏

7、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8、下列关于长度、时间和质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g

B.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为2.5m

C.普通初中男生跑完1000m大约需要2min

D.普通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是5s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利用音色可以区分钢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B.若甲、乙质量相等时,

C.若甲的体积为时,其质量是60g

D.若乙的质量为15g时,其体积是

1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当小明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小明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小明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固体

B.固体、气体

C.气体、气体

D.气体、真空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下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的大小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C.人们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倒车雷达,这是超声波的利用

D.用次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4、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15、太空授课时,王亚平用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做演示,“冰墩墩”从地面被带到太空,它的质量(  )

A.变小了

B.变大了

C.变为零

D.不变

16、太阳光通过棱镜折射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自然界虹和霓的形成也与光的色散有关,虹和霓形成的简化模型:空中的水滴可简化为球形,太阳光射入后,在水滴内经过若干次折射和反射后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ae可能均是红光

B.光线ab可能分别为红光和紫光

C.光线cd可能分别为红光和紫光

D.光线cf 可能均是紫光

17、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送上元宵祝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王亚平能听到自己演奏的琴声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

C.通过改变弹琴弦的力度可以改变音调

D.琴声要转化成电磁波,才能传到千家万户被我们接收,是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18、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所示,这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人都能看到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漫反射

B.通过人脸识别取货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C.以机器人为参照物,里面装载的货物是运动的

D.用户通过扫描条形码取货,条形码属于光源

19、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翟志刚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宇航服上的国旗标识是因为国旗反射红色光

B.翟志刚在舱外时和其他航天员在太空能直接对话

C.我们看到翟志刚身上白色宇航服,是因为它发出白光

D.翟志刚在舱外向全国人民问候的声音可以直接传播到地球

20、下对叙述正确的是(  )

A.—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教室的高约为3dm

C.一节课的时间是240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1、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手掌的宽度约为1dm

B.河北省12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约10s

D.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g

22、对下图四幅图呈现的现象形成的物理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河道旁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

B.水杯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是光的反射

C.秧苗被栽得整整齐齐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我们能够看到美丽的花朵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23、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dm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90分贝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D.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00s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g=9.8N/kg表示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1牛顿

D.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______产生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在医院做B超时,B超仪利用了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成像。

26、如图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其中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为   ,其中音调最高的声为   ;属于噪声的声音是   .如图(e)所示,是在   减弱噪声.

 

 

27、如图(a)、(b)所示的滑轮应用情景中,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起重为10牛的物体,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图______(选填“a”或“b”)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可以______;图(b)中力F2的大小为______牛。

28、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船夫用桨不断向后划水,小舟会向前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如图所示,锤头松动时,用力敲锤柄是利用______使锤头套紧。

29、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时要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0、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鸡蛋受到的力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头受到的力,两力的方向______,它们是一对______力。

31、一氧气罐中氧气用掉一半后密度__________。一瓶水喝掉一半后剩下水的密度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恰能装1千克酒精的瓶子,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装入1千克的水。(ρ酒精=0.8×103kg/m3

32、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传到人耳.如图-5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3、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______ 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则汽车的速度为______ 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34、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由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而引起的,如果增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___(填“高”或“快”)。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____

(5)小滨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设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1500m/s,一人用铁锤敲击一下铁桥一端,另一人在铁桥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且相差0.5s。问:

(1)铁桥长约为多少?

(2)若在桥的另一端有一障碍物,则敲击人可以听到几次回声?并请解释原因。

 

37、下表为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C13次和V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C13

到站时间

--

1611

2011

740

发车时间

1440

1616

2023

--

V14

到站时间

930

723

314

--

发车时间

--

728

326

1530

 

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趟车,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C13V14次列车到站时间差是多少

2V14次列车由上海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中途C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8、如图是世博会期间的“冰壶型”芬兰馆,它是用一种密度为的塑木复合材料(ProFi)建成的。现用这种材料做成一个体积为,质量为的空心板材,可大大降低成本。请你通过计算解答:

(1)说明这块板材是空心的;

(2)这块板材空心部分的体积。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OA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

4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请完成光路图。

41、完成下面光路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