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节气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B.图乙:“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图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图丁:“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
C. 手影游戏
D. 杯中铅笔
3、如图,郝闻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但没有破裂。乒乓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形状
D.质量
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烛焰
C.人的眼睛
D.水晶杯
5、雾凇是大自然的恩赐,足够的低温和高湿度,是形成雾凇的基本条件,雾凇的形成过程属于( )
A.凝固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6、.物态变化现象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7、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间越短,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B.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8、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以及矫正方法,则( )
A.图甲是远视眼
B.图乙中若去掉凸透镜,像会成在视网膜前
C.图丙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丁是远视眼,可戴凹透镜矫正
9、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球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B.飞机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为了演员的人身安全,房屋构件的道具常利用密度较大的材料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传统的立春节气。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冬奥会缓缓开幕,瞬间惊艳了世界。下列关于节气中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吸热
B.夏至时节,浓浓晨雾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降时节,地面白霜是凝华现象吸热
D.冬至时节,漫天大雪是凝固现象放热
11、小华用金属管自制小乐器,如图。敲击不同长度金属管,能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小华演奏歌曲《两只老虎》中的“快”时,应敲击的金属管是( )
A.a
B.c
C.e
D.g
12、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1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为2.5mm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D.初中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是20s
14、物理课时老师用一个封闭的铝罐装了一些“干冰”带到教室来,当他打开铝罐放在桌子上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罐口产生浓浓的“白烟”,一会又看见铝罐外壁出现一层白霜。以上现象中没有涉及到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5、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噪声,为了减弱这种噪声污染,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消声”的方法,如图所示:用车内麦克风监听噪声,再利用扬声器产生反相噪声,与原噪声进行叠加,最终听到的声音会变弱。下列说法符合以上描述的是( )
A.汽车平稳驾驶时,不产生噪声
B.可以抽取空气使车内成为真空状态来控制噪声
C.消减后的声音响度比原来小
D.消减后的车内声音为次声波
1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根据密度公式,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一半
D.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一倍
17、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是小英同学对人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八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约为55kg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的跳动约为60次/秒
D.中学生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
18、不久前,南京迎来大雪,如图为玄武湖的雪景,下列选项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9、求真小组在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讨论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方法的错误选择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20、如图所示,南方的“小砂糖橘”在北方吃冰棍时,冰棍直接粘在舌头上了,爸爸用温水慢慢冲洗,把冰棍从舌头上取下来,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凝华后液化
D.先凝华后熔化
21、“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物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同样重要,下列器材使用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长度为1.6cm
B.温度计的使用
C.天平在测量前调平
D.量筒读数时
22、小陈将若干玻璃珠撒在了地砖上,通过玻璃珠撞击地砖发出的声音情况对地砖是否存在空鼓进行了检查,小陈的以上行为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评估
23、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总是叉向鱼的下方,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4、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小
25、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天平平衡后,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若在测量体积时,发现矿石表面附着一些气泡,则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误”)。
26、质量为60 kg的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12s的时间匀速爬到了一个竖直长杆的3m处,则在这段时间内该同学做的功为 J,功率为 W.在向上爬杆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
27、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______。“测温枪”是利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28、复习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刻度尺放置的错误是______;乙图中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
(2)测量小气泡的速度,实验原理是______;
(3)在学过声音的知识后,小峰和小明合作再次体验“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小明用一只手紧压住桌面上的刻度尺,另一只手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的另一端,小峰注意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并观察______,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9、十一”期间,小明与同学们一起旅游,来到一座大山前,对着悬崖大声喊了一声,2.8s后听到回声。小明喊话时站立的位置到悬崖的距离为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_形式传播的,研究声音时,引入水波,这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0、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骑行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km/h.
31、在墙上挂画框时,可自制一个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如图,若要将画挂正,应将画框的下部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画框竖边与铅垂线重合。
3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饺子在水里煮不会焦,而在油里炸会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_____不同;寒冬,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是由于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一次性的打火机,里面装的是液态的甲烷,甲烷在常温下是气态,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33、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4、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雨后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
35、小池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难以辨别真伪。阅读资料后知道陨石密度一般大于 3g/cm3,于是小池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来初步鉴别真伪,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调节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
A.调节平衡螺母 B.拨动游码 C.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陨石”的质量m0为___________g;
(3)将“陨石”(“陨石”不吸水)缓慢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陨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其密度ρ=___________ kg/m3;
(4)若实验过程中,小池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陨石”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陨石”轻轻放入烧杯中,使“陨石”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④再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其中不必要的步骤序号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则“陨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选用适当字母m0、m1、m2、m3、ρ水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是___________的(选填 “偏大”、“偏小” 或“准确”)。
36、一块写有校训,质量为32t的花岗岩石料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宽2m、高0.5m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m2.已知砖的密度为2×103kg/m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g取10N/kg)
求:(1)石料下面的基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花岗岩石料的所受的重力;
(3)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4)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37、小明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小明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8、一辆质量为6t的载货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求:
(1)汽车所受重力。
(2)若汽车的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0.15m2,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39、如图所示,用羊角锤撬钉子,在锤柄上画出所施加力F的力臂l。
40、请在图中画出小猪佩奇受到重力的示意图(O为佩奇的重心)。
41、如图所示,物体正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