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是何等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何等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何等______。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缄(jiān)默 潺潺(chán) 撺(cuān)掇 狩(shǒu)猎
B.龟(jūn)裂 凫(fú)水 踊(yǒng)跃 屹(yì)立
C.褶(zhē)皱 连翘(qiào) 俨(yǎn)然 欺侮(wú)
D.锵(qiāng)然 蓦(mò)然 亢(kàng)奋 恬(tián)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B.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金昌市交警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C.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D.走进美丽的紫金花海,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拟人)
B.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5、阅读古诗《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的上片中,一个“______”字,写出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整首词通过记梦,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词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首词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B.“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美妙神奇景象的赞叹。
C.在下片的最后,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去那没有战乱、离散和悲伤的仙境。
D.全词表现了诗人不甘忍受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诗人在这首词中少有的带上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6、用诗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8)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9)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10)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名著阅读。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的不朽名著《_________》,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选文中红军战士要占领的桥是________,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具有_______的精神品质。
8、阅读《老人与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习题。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 “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 ”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敗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壸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概述故事情节。
【2】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3】说说笫⑨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9)段的画线句.
【5】老人为什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6】文中老人、文物贩子、两个儿子的表现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追求,选取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9、请将“当_________成为习惯”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