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可以描写,如《小石潭记》;可以状物,如《核舟记》。“记”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B.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谥号“五柳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在永州期间,他常常寄情山水,以抒发自己的忧伤郁闷之情,写成“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D.《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 、颂三类,其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除了革命领袖外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特立;参加了长征的16岁江西老表;自称年纪最大的战士老李。
C.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到魂聚蓼儿洼降至终点。
D.《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吴用与晁盖、宋江、公孙胜、刘唐、阮家三兄弟一起,在黄泥冈上,将梁中书欲送往京师为岳父蔡京祝寿的生辰纲劫下,这就是《水浒传》的著名情节“智取生辰纲”。
3、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西卫视播出的《真是想不到》是一档有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优质科普综艺节目。
B.如果将烟草税提高,可使烟民减少,避免大约1100万左右的人因吸烟死亡。
C.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D.由于特定的土壤要求、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得君山银针的产量很有限。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惨故事。
【2】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④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用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7、回答关于《傅雷家书》的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 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B.“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C.《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D.《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上述选择题中傅雷儿子叫什么?在信中他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联系全书回答,他在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什么问题?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痴”情的父亲
①2018年11月6日,父亲张胜友与病魔抗争了三年多后,终究走了,离开了他痴迷的文学事业。
②往事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1948年,父亲出生在永定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他就喜好读书,但没钱买书。天赐良机同生产队有一位回乡劳动改造的“右派”的家里有很多藏书,父亲就常常到那位朋友家中看书,一呆就是一天,有幸看了《红与黑》《牛虻》等文学名著。他还把书借回家里,总是书不离手,甚至上茅厕也要带着书。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正在福建省永定一中读高中的父亲回到了永定县高陂公社,成了一个回乡知青。白天,他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工分;晚上,点起煤油灯看书、写文章。奶奶常常埋怨他每个月多消耗了一两斤煤油。1972年,父亲的处女作小说《禾花》在县《工农兵文艺》上发表,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1977年,还在大队务农的父亲参加了高考。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四年看了大量的书,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父亲有了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他还认为写文章有时感到“词穷”,后悔年轻时没有读更多的书。
④父亲最爱书房。十几平方米空间,一张书桌,一台电脑,一排书柜,柜里存列着他自己的作品和喜欢读的书籍。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呆在书房里上网,浏览新闻,写文章,边看边思考问题。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父亲在病床上完成了他的最后一篇作品——《大海的召唤》。
⑤对于创作,父亲始终充满激情。2010年,福州市委邀请他写一篇反映福州文化的文章《闽江·映象》。一到福州,父亲便翻阅材料,忙碌起来。中秋节那天下午,初稿已写完,父亲提议当晚召集有关领导和人员讨论稿件。别人提醒他那天是中秋节,还是让大家团聚团聚吧。原来,父亲已全然忘记中秋节了!对于文字,父亲喜欢字斟句酌,更是看一眼文章就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完善。在创作《永定一中百年赋》时,在写“子弟向学,涉猎八荒,如琢如磨,做人为上”时,考虑到学校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后将“做人为上”改为“育人为上”。每每一篇新作完成,他都像捡了宝贝似的兴奋不已,马上又开始构思下一个题材。几十年来,他潜心创作,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可谓硕果累累。写出了《百年潮•中国梦》等电视政论片,《让汶川告诉世界》等报告文学,《父亲》《记忆》《价值连城》等散文,《石壁记》《土楼宣言》《永定一中百年赋》之客家三赋,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⑥父亲朋友众多,喜欢与文友交流写作体会。返回家乡时,住地常常走了一拨人又来了一拔。对找上门的人,即使是素未谋面、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后辈,他都一一热情接待,尽量给予创作上的指点,给予信心和鼓励。从文学青年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文学写作起步时的影子。父亲主张自立自强,以文章安身立命。他曾说:“这些年,我总是玩命地干,把自己干成业务骨干!”
⑦父亲的字里行间常常体现了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在《我的书房》一文中,父亲写道:“环顾当下,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中国人民正以矫健步履迅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路上,为实现中国梦美妙前景而砥砺前行。前路正长,动员全民阅读、学习至上,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实乃国家发展之大战略也!”
⑧亲爱的父亲,“痴”于文和重于情,这是您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您给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父亲就常常到那位朋友家中看书,一呆就是一天”是采用正面描写来表现父亲。
B.本文刻画父亲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以及欲扬先抑手法来突出人物品格。
C.全文对“父亲”的一生如数家珍、饱含深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平实的叙述中,适当穿插了议论和抒情。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父亲的“痴”情 | 具体表现 |
对阅读充满热爱之情 | 父亲自小①___,长大后最爱书房 |
对创作始终充满激情 | 不间断创作,连临终前还在创作 |
对家国的情怀 | 一生关心家乡:②___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 |
师友之情 | 乐于和文友交流,③______ |
(3)文中第⑤段“对于创作,父亲始终充满激情”,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体现的?请简要概括。
(4)结合语境,品析句中的加点词。
①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以后,父亲更是常常泡在图书馆里……
②每每一篇新作完成,他都像捡了宝贝似的兴奋不已,马上又开始构思下一个题材。
(5)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