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它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C.大家磕磕碰碰,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把三个备选词语填入下列语段(只填序号),使语段表意恰当。( )
①主题 ②手法 ③意境 ④情感
现代诗虽然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鉴赏时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去感受诗歌的优美_________,理解诗歌的深刻_________,品悟诗歌的真挚_________,分析诗歌的精彩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读懂了一首现代诗。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3、下边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取得优异成绩,他处心积虑地克服了很多困难。
B.五一节假日,外出度假的游客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享天伦之乐。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国外记者的恶意提问,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从容不迫,回答有理有据,可谓是天衣无缝。
B.六月的天气经常风云变幻,一会儿晴空丽日,一会儿风雨交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花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结果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5、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了一场狩猎活动,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
B.全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使形象鲜明生动。
C.全诗写将军射猎时的飒爽英姿,抒发了诗人渴望留守边疆,期盼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
D.全诗以景作结,风定云平之景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与射猎时的紧张形成对比。
(2)请赏析颈联典故手法的运用。
6、默写古诗文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岩》
(1)________、____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2)________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________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________”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________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________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______,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________,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7)叛徒________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____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8)_______ 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9)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地面被浇灌了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10)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_____)。
A、《囚歌》 B、《国歌》 C、《革命者歌》 D、《正气歌》
(11)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_____)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挺进报》 D、《中央日报》
8、黄昏断想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走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 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 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
【3】品析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题目:一次新体验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