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②故一个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④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⑤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面。

A.②①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②

C.④⑤②①③

D.②⑤④③①

2、选择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juān   guǐ 然而至qiǎo

B.qí   xùn   jí   息敛声bǐng

C.nì   chuò zào   痛绝 è

D.zhì qiè   藏污纳 gòu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课铃响了,正在操场打篮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

B.年近百岁的他,行将就木,所以需要子女服侍他。

C.向优秀的人学习,你才有可能出类拔萃

D.我班的团书记李力很会做思想工作,即使批评人时也是和颜悦色的。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

B.《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象鼻虫、蜘蛛、螳螂、蜜蜂等。

C.《西游记》是吴承恩的长篇章回小说,共100回,记叙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今诸多诗人用笔墨记录下祖国的壮阔山河。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写景技巧

文学常识及名句

出处

抓特征

王维的“①____________”描绘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使至塞上》

显动静

郦道元描写的“素湍绿潭,②_______”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水清的特点。

《三峡》

多视角

陶弘景描绘的“③____________”从仰俯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答谢中书书》

用对比

刘桢使用对比手法展现了“④______,松枝一何劲”的状态,衬托了松柏的刚劲。

《赠从弟(其二)》

融情感

李白的“⑤____________”借写故乡水,融入思乡情。

《渡荆门送别》

杜甫以乐景写哀情,用“感时花溅泪,⑥______”表达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下列小题。

1结合前后内容,为第3幅画补写关羽的表情(或动作)和语言。

2请依据连环画信息,总结出吴国成功的经验。

3紧接着连环画所示情节发生的事情是(   )

A. 关云长水淹七军   B. 关云长刮骨疗毒

C. 关云长败走麦城   D. 玉泉山关公显圣

4在《三国演义》一书的描述中,群雄逐鹿,征战不断,名将辈出。后世将这其中涌现出的诸多武将进行过多种排名。在公众较为认可的数种版本中,关羽没有一次排第一,最高排到第四。你认为这种现象合理吗?请结合关羽的事迹谈谈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变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驳   ②跚 ③老 ④孤

2优美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突出其特点,还能使文章的情感抒发更加深刻,文中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3本文的语言细腻温婉,冲淡平和,文字中蕴含深情。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我”的心为什么“疼”?

5清代学者王国维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刘勰也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之论,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依附着一定情感的。本文最后两段作者借蒲公英在抒发什么情感?在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常常记起那件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