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夜饭摆上桌,妈妈做的糖醋里脊色香味俱全,真的是油光可鉴。
B.2月10日腊月二十九,合肥城隍庙里,游客们摩肩接踵,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C.要理清乡村振兴推进的思路,要因地制宜,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瞎打枪、乱放炮。
D.一个气质高雅的人说话必定是懂得抑扬顿挫的,既可以掷地有声,也可以轻言细语。
2、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成长”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读的《围城》《洗澡》等书。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错误。
B.每年的运动会上,都有全市各所学校学生的广播体操表演。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广播体操表演。
C.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着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解说:这句话有语病。
D.龟兔赛跑 添改讲义 参观故宫 悠久历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①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②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③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④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⑤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A.③①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4、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胄(zhòu) 滞留(zhì) 绯红(fěi) 深恶痛疾(wù)
B.翘首(qiáo) 气氛(fēn) 教悔(huì) 夕日欲颓(tuí)
C.诘责(jié) 脸颊(jiá) 默契(qì) 屏息敛声(bǐng)
D.凛冽(lǐn) 炽热(zhì) 解剖(pōu) 悄无声息(qiǎo)
5、
(注释)①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③池台:池苑楼台。④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⑤徂(cú)徕(l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五律,为八句四联,其第二联称颈联,第三联称颔联,要求对仗。
B.“秋波落泗水”一句,以秋波明净、泗水长流,象征友谊纯洁深长,堪称巧妙。
C.“蓬”是一种枯后断根的草,风吹则飞转无定,因此古诗中常将其比喻漂泊的游子。
D.“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亦称“酒中仙”,乙诗始以“醉别”,终于“尽杯”,可为佐证。
【2】这两首诗同为李白所作,又同是送别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分析。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
①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③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⑤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马说》)
⑥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白居易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来表现卖炭翁的悲慘遭遇(用《卖炭翁》中的诗句回答);杜甫心忧天下,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⑦诗歌风格多样:有的含蓄蕴藉,如《关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有的率性豁达,如王勃竟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时空阻隔,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
7、名著阅读。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心中暗想道:“又是冤家了!当年伏了红孩儿,说是这厮养的。前在那解阳山破儿洞遇他叔子,尚且不肯与水,要作报仇之意,今又遇他父母,怎生借得这扇子耶?”
(1)上面的文字选自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
(2)划横线的句子中“他父母”分别指谁?孙悟空为何到破儿洞要水?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夏尔西里①——一个被鲜花托举的名字
熊红久
①夏尔西里,蒙古语意为“金色的山梁”,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
②夏尔西里的神秘,完全是因为这片土地在外漂泊了一百多年,刚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次前往夏尔西里探寻美景,有点像去探望一位自己从未谋面的至亲,一路忐忑和兴奋。
③一路上有许多沟坎和陡坡,崎岖难行,就像它回归祖国时的艰难一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感觉王安石千年之前,就为我们这次出行备好了预言。然而,道路再曲折颠簸,最终还是走向了应有的归宿。
④沿山坡而上,是梯次分布的各类林木。它们脚下,顺势倾洒出绿茵茵的草地,竞相开放着各色野花。雪青的糙苏、淡紫色的黄芪、紫红的红门兰等,都向天怒放,把自己骄傲的答卷高高举过头顶,姿态万千,形色娇艳。起伏的群山被一床硕大的绿色棉被严丝合缝地覆盖着,没有漏出一线间隙,这种映衬使得棉被之上的蓝天,像一幅刚刚抖开的绒布,纤毫未染,更显深邃,而白云则是画家才涂抹上去的颜料,甚至还没来得及洇开,愈加纯净了。无论是从相机的镜孔里还是我们的瞳孔里,看到如此纯美的画面,总觉得不真实,像人工合成的产品。天然造化的东西,总是有些瑕疵的,而眼前的美景,无懈可击。
⑤旧的惊叹被缓慢行驶的车轮碾在身后,因为总有新的欢呼突然诞生。车子拐过一道山梁,我们整车人的目光一下就被眼前盛开的紫色的花朵灼伤了。这简直就是一片燃烧的紫色火焰,从山腰一直向坡底烧去,脚下的大地也被它的激情点燃了,变得沸腾而热烈。
⑥我还从没见过如此密度的花草,没有间隙、没有秩序,甚至没有起码的生存空间,一株挨一株,一棵挤一棵,但每一株花草都饱蘸激情,蜂拥而上,几乎撑破了我们的视线。花是有灵性的,它把自身打造得如此璀璨是需要得到人类的赞许和惊艳的,否则,花与草便伯仲不分了。或许一百多年自生自灭的命运,让这些美丽无人观赏,反而成就了它们卧薪尝胆的理由。这一刻,积攒了太久的美艳从土地的深处、思想的深处、季节的深处迸发出来,让人们为自己才发现它的魅惑而愧疚不已。
⑦生长在这里的每一株花草,应该是幸福的。祖祖辈辈世袭而居,没有被锋利的金属拦腰斩断,没有饕餮的巨齿粗暴咀嚼。花的情趣可以尽情绽放,色的艳丽可以充分展示,草木一秋,圆满而善终。这与山外许多过度放牧的草原相比,真是世外桃源了。
⑧顺着沙石路往前步行一二百米,便是国界线。水泥柱紧攥着密织的铁丝网,曲曲折折形成一道透明的墙,忽而蜿蜒在山脊之上,忽而逶迤在坡谷之间。这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又将祖国的尊严端放于胸,自豪与赞叹,支撑看我们的情感。
⑨夏尔西里,用一百年的生长,酝酿出惊世的模样。来过之后,每个人都能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选自《新碰人文地理》2020年2期,有删减。)
[注]①夏尔西里: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将夏尔西里地区划为沙俄领土,1992年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共同签下了《中哈协议》,1998年夏尔西里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景随人迁,写景有序,层次分明。
B.随着游览的深入,作者的心情由忐忑兴奋转为惊叹欢呼。
C.夏尔西里的画作是人工合成的,因为毫无瑕疵、无懈可击。
D.夏尔西里的每一株花草都是幸福的,纵情发挥,自由生长。
(2)文章用词精炼,联系上下文,品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拐过一道山梁,整车人的目光一下就被眼前盛开的紫色花朵灼伤了。
(3)说说在第③段引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语句的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体会到了哪些“新的重量”。
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根据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