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虽有嘉肴
D. 讲信修睦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种席卷天地的气势,是种摧枯拉朽的威力。
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们讲英勇善战的八路军动人的故事。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到银行汇钱,见到银行前防诈骗横幅才如梦初醒。
3、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那些草长莺(yīng)飞的日子,桃花开遍每一片绿绿的山冈。
B.宽容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彼此间心灵的沟壑(huò)。
C.我许了一个心愿,希望化作一棵小树,矗(chù)立在你每天经过的路旁。
D.江面上歌声缭(1iáo)绕,那是打鱼的人正荡舟归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选自《呐喊》,写的是作者童年时在家乡看戏的一段经历。
B.演讲,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礼记》是儒家著作。《大道之行也》阐述了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出自《礼记学记》。
D.“记”“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量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说"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通常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如《马说》。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①妻子愁何在②,漫卷③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却看:回头看。②愁何在:不再愁。③漫卷:随手卷起。④“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1)颔联中_____、______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听到喜讯后的激动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7、名著阅读。
红军决心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他们从金沙江(长江在这一段的名字)迅速北移到四川境内,很快就进入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彝族区的“白”彝和“黑”彝的境内。桀骜不驯的彝族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人征服过、同化过,他们好几百年以来就一直占据着四川境内这片林深树密的荒山野岭,以长江在西藏东面南流的大弧线为界。蒋介石完全可以满怀信心地指望红军在这里长期滞留,遭到削弱,这样他就可以在大渡河北面集中兵力。彝族仇恨汉人历史已久,汉人的军队经过他们的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人名)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该选段写的是红军的_________行动。
8、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③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文中一共写到作者的四次流泪,每次的处境和情感有所不同,根据文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 “我”所处的情境 | “我”的情感 |
第一次 | (1)______ | 难过 |
第二次 | 看到父亲买橘子吃力的背影 | (2)______ |
第三次 | (3)______ | 不舍 |
第四次 | 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 | (4)______ |
【2】文中说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3】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中的“找不着”能换成“看不见”吗?说明理由。
【5】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氛围是由课文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事业,家境颓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爱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6】“背影”无言,但蕴含的父爱却是深沉伟大的,让作者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在生活当中,你一定也有类似的体验,父母对你关爱的哪一个细节让你最为感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丝白发,或者是其他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9、命题作文:心底,流进一股清泉
要求: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