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生物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实践证明,使用某种杀虫剂防治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后来逐渐失效。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产生抗药性

B.害虫向抵抗杀虫剂方向发育

C.药剂对害虫产生定向的选择

D.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八年级程曦同学周末在家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实验探究,以下是他本次实验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第一次获取食物时间

第二次获取食物时间

第三次获取食物时间

6分56秒

4分31秒

2分43秒

8分29秒

6分40秒

3分53秒

4分40秒

3分05秒

1分36秒

A.小鼠重复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短

B.每只小鼠所用的时间不同,说明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实验中要让小鼠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的迷宫

D.小鼠尝试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3、如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花是显性性状

B.①和③的基因组成相同

C.③和④的数量比约为1∶1

D.④体细胞核里有一半遗传物质来自②

4、下列属于淡水哺乳动物的是(  )

A.白鳍豚

B.扬子鳄

C.虎鲸

D.白鲨

5、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依次是(       

①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极核结合;②花粉管伸入子房;③花粉管进入胚珠;④花粉粒萌发出花粉管;⑤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⑥花粉管穿过花柱

A.④⑥②③⑤①

B.④⑥③②⑤①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⑤②③⑥①

6、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农作物的多样性

7、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绿色之肺”的是(       

A.商业步行街

B.悦色生态农场

C.洋湖湿地公园

D.岳麓山森林公园

8、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根据性染色体的形态可以将性别决定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结合如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男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

B.成熟的母鸡只产生一种含Z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C.人类基因组测序中需要测24条染色体

D.公鸡的全部基因位于38条常染色体和1条Z染色体上

9、模型制作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图是小林同学制作的鸟的呼吸模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输液袋模拟的是气囊

B.气球模拟的结构能进行气体交换

C.输液管模拟的是气管

D.呼气时气球模拟的结构体积扩大

10、“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的美誉。在“牡丹节”上常常可以看到同一株牡丹上面开放着不同颜色的花朵。下列繁殖方式与此种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A.截取葡萄幼嫩枝条,插入土壤中培育形成新植株

B.播撒到土壤中的玉米种子萌发出玉米植株

C.椒草的叶插入水中形成新植株

D.草莓的匍匐茎压到土壤中形成新植株

11、与骨的长长和长粗有关的分别是(  )

A.骨膜、骨髓

B.骨骺端的软骨层、骨质

C.骨髓、骨膜

D.骨骺端的软骨层、骨膜内成骨细胞

12、下列实例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节食锻炼后,身体变得苗条

B.通过手术割得双眼皮

C.常在野外工作,皮肤变的黝黑

D.一对正常肤色的父母,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13、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14、下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食和消化能力

B.图乙是狼的牙齿,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C.图中的①能磨碎食物,③能切断食物

D.兔和狼的牙齿都有门齿和臼齿

15、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固氮菌擅长从空中取氮,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成氮肥)较多,将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的要求是(  )

①加氮素       ②不加氮素     ③加葡萄糖     ④不加葡萄糖

⑤加琼脂   ⑥不加琼脂   ⑦25℃恒温培养     ⑧0℃恒温培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⑦

16、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相比,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17、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不稳定

D.我国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8、2022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如图是中国的主题海报,海报中出现了豹、朱鹮、亚洲象、大熊猫、虎等动物,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体表都被毛

B.都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胚胎都在雌性体内发育

D.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19、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下列我市常见的海洋生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乌贼

B.海蜇

C.梭子蟹

D.鲅鱼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________、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

22、不经过______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______

23、填空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__________因素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以适应周围环境,属于_________反射。

(2)保护动物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骨中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4、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每一个细胞的结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生物检索表是鉴别__________的一种常用工具。

26、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__________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和其它的系统配合,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___________的作用。

27、生物的种类不同,生物的环境也不一样,呼吸方式也不相同。如: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____呼吸;海龟用____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____辅助呼吸;青蛙用____进行呼吸,用____辅助呼吸。

28、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属于______,蚯蚓走迷宫的行为属于______

29、脑和___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____________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30、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_____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

164

472

496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____________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___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34、每年春天,北京地区的迎春、山桃等早春植物开花后,很快就会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吸引蜜蜂飞到花朵上的原因是什么呢?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1)假设促使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即提出假设):

假设一: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颜色有关。

假设二: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形态有关。

假设三: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______有关。

(2)实验过程:

实验一:提出假设一的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蜜蜂放入一个透明封闭(能透气)的容器中,用一张带有适量蜜糖的蓝色卡片反复多次吸引该蜜蜂前来取食蜜糖。多次重复后将该卡片撤走,重新放入多张与该蓝色卡片大小、形状相同,但__________的卡片,以及一张蓝色卡片,这些卡片上均______(选填“涂抹”或“不涂抹”)蜜糖。然后不断变换这些卡片的位置,每变换一次,就观察并记录该蜜蜂停留在不同颜色卡片上的次数,重复________(一或多)次。同学们分析数据时发现蜜蜂停留在蓝色卡片上的次数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是蜜蜂能够分辨蓝色。

实验二:提出假设二的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蜜蜂放入一个_____________的容器中,用____颜色、但形态_____的卡片,每个卡片上均涂抹上蜜糖。然后不断变换这些卡片的位置,每变换一次,就观察并记录该密封停留在不同形态卡片上的次数,重复多次实验。

(3)只用1只蜜蜂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