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请选出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全诗分为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既有旋律上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B.诗歌选取了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了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C.诗歌中时间和地点的几次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一再追寻、几度求索的深情执着。

D.诗歌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情谊,诗中充满了难言的苦痛和绝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推搡       浮躁       浩劫       分崩离息

B.拙劣       蛮横       冗杂       纷至沓来

C.骤然       追朔       凫水       震耳欲聋

D.瞭望       腐蚀       悔暗       亭台楼阁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欧阳修、王安石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柳宗元、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敌军悍然拒绝和平协议,并试图负(yú)玩抗,然而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dǎng),很快结束了战役。

B.微笑,再次微笑,让所有的微笑在快乐里(tāng)洋而行,不让任何微笑(zhì)留在生命的罅隙处。

C.数学课上,面对着试卷上的红叉,李明内心成(huáng)成恐,满脑子都是双手布满老茧的母亲的教(huǐ)。

D.他跟员工说他最(jiǒng)迫时非常艰难,东拼西凑些钱才能勉(qiǎng)吃上一碗热汤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虚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主人公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庭院月色的句子是    

6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7   ,黑白分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读书使人开阔视野。北魏____________(作者)的《三峡》,介绍了三峡的高山急流、怪柏奇树。鲁迅的《_______________》一文,展现了老师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___________(国家)作家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通过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他的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兵士一样简单。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欢喜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抢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②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上面的这两个语段出自____________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①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②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小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2021年是充满温暖与感动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之战,迎来了建党百年盛典,感受了革命英烈情怀,见证了体坛健儿风范,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经住了新冠疫情考验……这一年,是什么暖心的人与事让你念念不忘?这一年,是什么暖心的物与景让你思绪连绵?请以“2021年,那暖心的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不得抄袭课文和本试卷中已有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