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目前为止,广南发现和出土的铜鼓不仅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
②因此,引起了世界铜鼓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③广南铜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
④而且还集经济、文化、音乐、美术、铸造于一体,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①④②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远景式的特写,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既描绘了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的险要地势,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无比辽远的时空深处。
B.次句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句的视觉形象。清脆的马蹄声被烈烈秋风吹散,更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三、四句写河和山。“犹嫌束”“不解平”分别表现了黄河的奔腾恣肆和秦岭山脉的奇峰迭起桀骜不驯。这样通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
D.全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触,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雄伟壮阔的山河中,寄寓着诗人冲决一切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喝醉酒的他就和一个女人似的,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听了老师的批评,小刚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呀!”
D、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籍里的中国》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邓稼先是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中国政府的抗疫成绩和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的积极贡献有目共睹,任何人也无法篡和抹杀。
D.每一个人都能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即使微不足道,也可成理想之光。
5、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积累/累赘 挚痛/炽热 默契/锲而不舍
B.狂澜/谰语 贮藏/伫立 北斗/气冲斗牛
C.忏悔/颤抖 殷红/殷切 迸溅/屏息凝神
D.挑逗/挑剔 猥亵/马嵬坡 酒酿/踉踉跄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 。
(3)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 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A.慈祥 烦闷 启发
B.慈祥 烦扰 启示
C.慈善 烦闷 启示
D.慈善 烦扰 启发
7、学校举办拔河比赛,各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校刊记者向正在准备参加比赛的初一(1)班体委提出一个问题:“同学,假如,只是假如,你们班未能赢得这次比赛,你会怎么想呢?”下列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
A. 为什么你认为我们班一定会输呢?
B. 不就一次比赛么,输赢还是要看开些。
C. 比赛重在参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 我们班一定会夺得这次比赛的冠军。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①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②,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④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释)①相(xiàng):辅佐。②宽裕:宽大、宽容。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由:奉行,遵守。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静无以致远(到达)
B.守之以恭者(保守)
C.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
D.亡其身者(使……灭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学须静也 成王之叔父也
B.静以修身 子无以鲁国骄士
C.夫君子之行 守之以俭者
D.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大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B.甲乙两文都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周公诫子》是东周初期,周公告诫儿子立国道理的一则古训。
C.甲乙两文虽都是短短几十字,但传递出的讯息及诫子效果,比起长篇大论要好得多。两文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D.甲乙两篇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很多语句因为语言精练都成为传颂千古的成语,如:宁静致远、握发吐哺、博闻强记等。
9、填空。
(1)为两郎僮, 。
(2)去逾四十里, 。
(3)越王闻之, 。
(4)祭以牛羊, 。
(5)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皆虎之类也,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三幅荷塘美景图。
【2】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赏析。
【4】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
【5】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1、阅读《春》选段,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4】文中画波浪线的子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5】“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调换顺序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好吗?
12、作文(1)难忘的瞬间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2)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
(3)600 字左右。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