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的句子语意最肯定、最强烈的一项是( )

身体的疲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倦怠,口头上说自己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但在内心深处并非如此,以致自己并未全力以赴,________

A.这样不能将事业做好。 B.这样可能不能将事业做好。

C.这样如何能将事业做好呢? D.也许这样不能将事业做好吧?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10月1日,东台西溪景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国庆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前去观看。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yān)红       (sǒng)       (shǎng       (qiè)而不舍

B.(huò)亮       (shí)物        yàn)          (yān)然勒功

C.(gèn)古       (jué)        带(yíng)        气冲(dǒu)牛

D.愧(zuò)       (huì)        (jiào)对        仰之(mí)高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犷            家具城             沧海一栗               戛然而止

B.脉搏            大无畏             再接再厉               永往直前

C.追溯            座右铭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D.寒暄            口头禅             克不容缓               左右逢源

5、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 瞭亮 贮蓄 混为一谈

B.敛财 分歧 干躁 油然而生

C.倜傥 诀别 绽放 人声鼎沸

D.粗犷 笃志 遮敝 绿茵场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不在焉   妇孺皆知   雄才大略   蜂拥而至

B.通霄达旦   贪赃枉法   无遐顾及   屏气凝神

C.全神贯注   声名显赫   鞠躬尽悴   大庭广众

D.苛捐杂税   低眉顺眼   一如即往   呕心沥血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元勋       调羹       谦逊       气魄       锲而不舍

B.奠基       咀嚼       惇朴       滞笨       慷慨淋漓

C.深宵       咯瘩       菩萨       糟糕       至死不懈

D.卓越       攀谈       疮疤       烦燥       不以为然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郑人买履》

(注释)①履:鞋。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

B. 射于家圃   尝:经常

C. 先自其足   度:用尺子量

D. 何不试之足   以:用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中“之”字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康肃笑而遣

A. 其坐。

B. 爱,陶后鲜有闻。

C. 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

D. 无丝竹乱耳。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作铺垫。

B. 《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沾湿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的道理。

C. 《郑人买履》通过“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反应郑人不自信、拘泥于教条的心理。

D. 《郑人买履》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他,但手熟尔

(2)反归取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至之市,而忘操之。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论语〉十则》中,对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如下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的童话,完成下面小题。

满足的人的衬衫

卡尔维诺(意大利)

①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②“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③“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④“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⑤“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⑥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⑦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⑧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⑨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⑩“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故事中的神父、邻居国王,为什么满足不了国王的条件?原因分别是什么?

【2】作者在编创故事时,为什么不让国王一下子就找到小伙子呢,而是先后安排了找到神父、找到邻居国王的情节,这样不显得重复啰嗦吗?

【3】故事中的王子和小伙子都没有姓名,他们分别都代表了哪些类型的人呢?

【4】故事的结尾很有意味,请你谈谈这样结尾的好处吧。

11、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儿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儿,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末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⑦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选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开始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描绘了可爱、明朗、美丽的江南冬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品析本文的语言,按要求答题。

(1)“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末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请根据选文内容对这句话作具体解说。

(2)“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这一句中“洒”字用得十分传神贴切,试说说“洒”字好在哪里。

【4】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艺术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江南冬景图。其中,“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江南冬雨图”“江南雪景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进行赏析。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以《我读懂了______的你》为题,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500字;(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下面的写作助手供你参考:(1)横线上所填的内容能代表“你”的特点,行文时要充分体现。(备选词:幽默、开心、悲伤、严肃、无奈、疲劳……)(2)“读懂”暗含了情感的起伏变化,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例,让事件为特点服务,并理清思路,安排好详略。(3)在叙事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神态、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准确而独到的细节描写,使你描写的人物更鲜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