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 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2、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3、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文学形式上说它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杂剧
4、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军机处
5、下图是老师在讲清朝疆域图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框处应该是( )
A.海南岛
B.舟山岛
C.钓鱼岛
D.台湾岛
6、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的政治特点是
A. 唐朝由盛到衰,逐渐形成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的局面
B. 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的统治
C.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D. 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南北方经济发展停滞
7、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复习材料,其体现的主题是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发展生产 边疆:击败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
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隋朝的建立与巩固
C.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D.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正定被誉为元曲发源地。我们正定的同学知道关于元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B.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C.元曲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 D.关汉卿是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
9、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北方统治者不注重发展经济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社会局势影响经济发展
10、关汉卿名列“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 )
A.《白兔记》 B.《拜月亭》 C.《西厢记》 D.《窦娥冤》
11、“一代天骄”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成吉思汗
12、“恩威并重”“刚柔并济”是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特点之一。以下史实体现了清朝“恩”与“柔”的是
A.先后册封班禅和达赖的称号 B.康熙亲征噶尔丹
C.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清军进攻台湾
13、“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文中的“君主”应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祖
14、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某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纪录片,如果请你当导演,下列情景中不可能使用的是
A.训练岳家军排兵布阵
B.在郾城大败金军
C.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D.根据《宋金对峙图》安排战术
15、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面三幅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16、宋朝最灿烂辉煌的文学形式是
A.诗 B.小说 C.词 D.散文
17、下列历史文物,可以证实( )
A. 大唐对外掠夺金银和人口 B. 唐朝对外交流广泛
C. 玄奘西游带回佛经 D. 日本向大唐学习政治制度
18、以下节日,全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1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B.加强水利灌溉
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0、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关键词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21、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是________ 。
22、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_______________。
23、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通史。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__》。
24、唐朝经济盛世繁荣,其中在农业方面: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 ______ ,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商业方面,大都市居多,其中长安城繁华的商业区是 ______.
25、《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6、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之后清朝政府设置______来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27、观察如图政权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 B C
(2)A和B之间订立了一个盟约,使他们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这个盟约是
28、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 ”,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29、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
30、__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__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相关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1)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被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________。
(4)“他率领本部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重返祖国”,他是________。
33、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历代的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三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虽然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写出材料一中的元朝行政制度的名称,并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中明朝中央机构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初年是如何改革行政机构的。
(3)材料二中清朝军机大臣的具体职权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征,并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