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2、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以纪念那些为国家作出重大牺牲的英雄烈士,下列英雄烈士中因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牺牲生命的是
A. 邓世昌
B. 杨靖宇
C. 佟麟阁
D. 邱少云
3、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西安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4、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使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
A. B.
C. D.
5、《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只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法国为例,与其“人心的改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启蒙运动的开展
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人权宣言》的发表
6、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 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 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广大研制人员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可见“两弹一星“精神
A.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诉求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加强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A.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B. 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C. 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D. 和苏联实行“冷战”
10、反映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是
A.交子的出现
B.植棉淮河流域
C.引进占城稻
D.景德镇成为瓷都
11、下面年代尺中,标注的某年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B.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C.1955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D.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12、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他是( )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圣马丁 D. 克伦威尔
13、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进入了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信息时代
14、“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制度的改变相关的事件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宪章运动
15、1993年11月1日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一个人口超过3.4亿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是
A. 欧洲共同体
B. 欧洲联盟
C. 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
16、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其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空前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都遭受战争的洗礼。那么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德国对苏联突然发起进攻
C.日本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D.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7、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力量不包括
A. 埃及 B. 欧盟 C. 中国 D. 日本
18、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这一伟大工程
A.中心是长安 B.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19、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是在
A. 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C. 工业革命以后
D. 成为日不落帝国后
20、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又给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周年祭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请问,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 )
A. 1937年12月31日 B. 1931年12月31日
C. 1919年12月31日 D. 1940年12月31日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2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3、清代________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4、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5、行有道,达天下,美好出行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1)宋朝发明的 ,应用于航海,保障了人类在大海上航行的方向。
(2)500年前, 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开始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
(3)19世纪,德国人 发明了汽车,使人类曾向往的日行百城成为可能。
(4)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 让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成为现实。
26、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27、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中心B.“阿芙乐尔”号发出进攻信号之地
28、________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________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9、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________年________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有________个。截至2015年,联合国拥有________个会员国,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等。
30、俄罗斯人的祖先是________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________。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________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__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31、创新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力。
(1)是里程碑碑式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力的飞行器。
(3)使美国从大危机中复苏,并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先河的总统是。
32、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3、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三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
——北宋欧阳修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否定这一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措施是什么?采纳的是谁的建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主”是谁?他“去夷即华”的措施对民族关系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