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赌注 沼泽 喧闹 叹为观止
B.唯幕 烘烤 腐蚀 格物致知
C.枯躁 飘移 萦绕 挑拨离间
D.奠定 缅怀 驰聘 穿流不息
2、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十三四岁的女子像豆蔻花儿,故称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B.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表现重阳习俗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
C.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如“甲午战争”“晋太元中”“辛亥革命”都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
D.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下面横线上可以恰当衔接的句子是( )
文化经典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育功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 。
A.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B.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实现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C.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传承与普及,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D.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实现文化经典的传承与普及,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4、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bēi) 蛮 横(hèng) 卑 鄙(bì) 分 崩离析(bēng)
B.瞭望(liáo) 彷徨(páng) 缅怀(miǎn) 袖手旁观(xiù)
C.剥 削(xuē) 恐 怖(bù) 干预(gān) 强词夺理(qiǎng)
D.襁褓(qiǎng) 拙劣(zhuò) 奠定(diàn) 暴风 骤雨(zhòu)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①____起兴。在形式上,本诗采用②____ 的形式,每章只换几个字,造成③______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④_____心情。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混账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撒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这就看看!把口袋翻过,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
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的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放在桌子上。
神甫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个孩子身上。这孩子长着一对黑眼睛,穿着黑衬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
黑眼睛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摸了摸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呆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去,坐在门口最下一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眼泪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①保尔被学校开除的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保尔和神甫分别是怎样的人。
8、 故乡的名吃
①故乡的名吃,是到哪里也忘记不了的。
②我的家乡——山东省嘉祥县黄垓镇的集市上有一种吊炉烧饼,炉子里烧的是木炭,木炭上面盖着一块铁板,饼子贴在铁板上,铁板上面有一个悬着烧水壶样子的平底吊炉,炉子里是木炭。吊炉不停地摆动,饼子两面受烤但不直接接触炭火。那种烧饼,香,酥,脆,软。那种滋味,走到哪里再也没有吃过。我小时候,只要是赶集的日子,父亲就带我去吃那种吊炉烧饼。吃了这一次,回到家,就掰着指头数下一次赶集的日子。我问过做烧饼的人,这种烧饼的历史有多少年了。他告诉我,这个手艺已经传了很多代了,究竟多少代也不知道了。
③集市上还有一个有名的美味是十字街首一家做的香油果子。那香油果子与城市里现在到处卖的油条基本类似,也是花生油炸的面条,但是味道却有天壤之别。城市里的油条是双根的,又长又粗。但是,我们那里的香油果子却是六根的,一块面饼子,双手十指扯开,放到滚开的油锅里,很快就炸好了。每一根都很细,炸的自然就很透,味道与油条截然不同。这些年,在济南或者在其他的地方,只要是吃油条的时候,我就说,这哪里赶得上我们老家的香油果子啊,那才是美味!
④在集市的东门里,有一家卖粥的。那粥啊,粘稠略有煳味,是那种纯正的香味,喝过一碗,一天香味不绝,甚至,过了这几十年,幼年喝粥的那味道,依然如香在口。
⑤当然还有很有名的关氏丸子,牛肉的,羊肉的都有。外皮非常滑润,但是,肉很足,味道正,是鲁西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名吃。有一次,我济南的四位书画家朋友去我的梅园做客,我特地让家乡的朋友为每人准备了两袋带回济南,结果,两年过去了,只要见面,朋友们必定向我提起故乡的关氏丸子,必伸大拇指!
⑥济南卖高顶馍的不少,但是,怎么做也比不了我们黄垓的高顶馍!济南卖的,底部都有一个洞,那是竹签子的痕迹。我们黄垓的没有洞,腰部有一个凹进的痕迹,是蒸笼网格留下的。我们故乡的高顶馍不用竹签子,没有很壮的面,是立不住的。那个高顶馍,筋道,壮实,我每次回乡都会带回来一些送给济南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
⑦我的故乡嘉祥县隶属于济宁市,市区还一种有名的汤叫糁汤,有鸡肉汤味的,有羊肉汤味的,有牛肉汤味的,汤冲鸡蛋加肉丝,配上面饼,那种美味啊,真也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济宁卖这种汤的有很多家,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南门口的那一家,我只要去济宁,一定约了朋友早早就去南门口,不为别的,就为喝那里的糁汤!我曾经看过济宁的史志,其中对糁汤的记载也已经是千年之久了。
⑧近几年,济南也有几个早点摊从济宁引进了糁汤,我也去过几次,但是,他们的味道与济宁的糁汤相去甚远了。我常常想,为什么叫地方小吃呢?你离开了那个地方,味道就真的不是那里的原滋原味了。
(文/鲁先圣,有删改)
【1】有人说开头第①段多余,可以拿掉,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2】第②段“那种烧饼,香,酥,脆,软。那种滋味,走到哪里再也没有吃过”中,两个“那种”有什么意味?
【3】第④段“过了这几十年,幼年喝粥的那味道,依然如香在口”有什么含义?
【4】第⑤段“有一次,我济南的四位书画家朋友去我的梅园做客,我特地让家乡的朋友为每人准备了两袋带回济南,结果,两年过去了,只要见面,朋友们必定向我提起故乡的关氏丸子,必伸大拇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作者如数家珍般地列举了故乡的名吃,请选择其中两种,概括其特点。
9、请从“阅读扮靓生活”“梦想点亮人生”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600字。要求: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思路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