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八月秋风怒号  者挂罥长林梢

B. 秋天漠漠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

C. 经丧乱少睡眠  李唐来

D. 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如山

2、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童子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C.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在第四届矿博会上,临武通天玉作品《蝶恋花》流光溢彩,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默(qiān)   词夺理(qiǎng戌(rén)   八分有

B. 裂(guī) 挑拨离jiàn)   多rán)   石青之(sǎn

C. 劣(zhuō)   暴风雨(zhòu章(zhuàn)   怆幽邃(qiǎo

D. 望(liáo)   将就木(xíng)   器mǐn)   尔远逝(chù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此诗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甲)“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C.(乙)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D.(乙)诗末句“寒”字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全篇虽然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但诗人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

2王勃这两首作品都是送别诗,但不落俗套。请仔细品读,试分析抒发感情与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来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前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 ,这是书中一号男主人公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 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一号男主人公。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他情节,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篷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这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毒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2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运用了______说明顺序。

3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②段引用古诗目的是为了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冰雪精灵——雾凇。

B. 雾松之所以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是因为它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

C. 第⑧段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D. 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苛刻”在一是要求冬季寒冷漫长,二是空气中水汽充足。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一:

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而感喟?……

请细细回味你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种种感动,撷取其中最动人的一幕,以“那曾感动我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