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东晋诗人。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

C.《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D.《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室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事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

3、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B.《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4、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近七旬。②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③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B.乙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C.两首诗都是著名的风雨诗,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饱含着伤国忧民的悲壮情感。

D.甲诗是一首歌行体浪漫主义古诗。全诗先描写,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

(3)《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4)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

A.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B.随遇而安

C.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__________________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请以“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有深度,有新意。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