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囿于语言的隔亥,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B. 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来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

C.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薇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

D. 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回延安》的作者是诗人贺敬之。

B.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共305篇。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D.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B.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C.这伙人伪装成公安系统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恶劣已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D.一个人心情低落时,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重燃信心,语文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此诗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甲)“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C.(乙)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D.(乙)诗末句“寒”字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全篇虽然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但诗人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

2王勃这两首作品都是送别诗,但不落俗套。请仔细品读,试分析抒发感情与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来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在一次主题为“走进名著”的知识竞赛中,某同学要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相关问题,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各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国作家  

2下面有关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重要主题。

B.小说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D.小说主人公以爱憎分明的立场、崇高的风貌、高昂的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少年书架》,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

2本文写了四件事,请根据内容概括填空。

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3第⑦段划线句中“难以名状的光泽”折射了妈妈怎样的心理?

4第⑨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一:

平昌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刘伯坚纪念馆、红军石刻标语园、英烈纪念园及7个4A景区享誉巴蜀。

你一定到过其中一处或几处景点,请选择一处游览过的景点,以《参观____》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