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孩子。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是指泰山。

2、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垂髫”是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 以“记”为名的文体在古代虽然都属于“杂技体”,但写法各不相同。如《桃花源记》从体式上说是游记,《核舟记》虽然也名为“记”,却并不是游记,而是一篇说明性文字。

D.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众讲话的能力,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B.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C.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D.北京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式。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暗(huì)   怅wǎnɡ)  然而止(ɡá) 怒不可è

B. )   推sǎnɡ词夺理(qiánɡ)  接而至(zhǒnɡ

C. 徨(pánɡ落(duò) 行就木(jiānɡ)  纷至来(

D. 褓(qiǎnɡ默(zhēn)  不知所cuò) 挑拨离jiā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②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②戎马:指战争。③关山北:北方边境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理想信念谱史诗,钢铁意志铸丰碑。请结合保尔的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分析他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社戏》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B.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下船,双喜前篙,阿发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原文中几个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依稀:隐隐约约 B.自失:自己不谨慎,失掉了某种东西

C.弥散:弥漫消散 D.蕴藻:水草

3分析文中A处和B处加点词的作用。

A. 作用:

B. 作用:

4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5“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作

请以“众志成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