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傅雷经常通过书信对儿子傅聪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他看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B. 《傅雷家书》中涉及到了如何劳逸结合,如何理财,如何正确处理婚恋问题等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表现了傅雷的爱子之情。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柯察金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强忍病痛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写成的。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dàn)   静(tián发(méng)   风雪途(zài

B.yáo)   难(jié)   然(piān)    耳欲聋(zhèn

C.) 脑bàn) 推sǎng) 挑拨离jiān

D.掇(cuān) 告jiè)   回()   销声迹(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ěng)   绊(然() 船

B. 辈(háng旋()   )   静(tián

C. duō)   奋(kàng)   暗(huì子(

D. 水() 连qiào)   皱(zhě)   幽qiāo

4、下列词语有写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逝:人员流逝 流失:水土流失   B. 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冰雪融化

C. 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本末倒置   D. 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白云飘逸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送友人之京

唐·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②

(注释)①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②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________时期,从____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________的态度。

2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オ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オ能放下虚伪的自導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オ不是育目的爱。

文段选自《傅雷家书》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___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__的习惯。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的意义

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

——马克·吐温

(材料一)

旅行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

——(节选自余光中的《何以解忧》)

(材料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的《壶口瀑布》)

(材料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径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1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作者认为,台湾各大学的毕业旅行,目的不在于游山玩水而在文化的巡礼。

C.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500米。

D.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提柳岸,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2材料二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旅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是教育的延长。

B.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感受旅行更多的乐趣。

C.旅行途中最好有旅伴同行,有许多交流思想的机会,发现世界的美好。

D.古人游历名川大山,可谓是尽情尽兴,在遭贬滴之际,仍能态情山水。

3从材料三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但也有叛逆、迷茫、冲动、鲁莽……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

请以“我不该这样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写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4)字数不少于600;(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