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刚才杨老师的一番话真是发人深省,使我深受教育,像杨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心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B.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D.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是因为岩石在被破坏和重生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记录的缘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B.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C. 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D.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轻歌曼舞:轻快的歌声,柔缓的舞蹈。

3、语文老师开展了以“学名人笑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此次活动,班级开展了演讲比赛,下面是某同学为此次演讲准备的资料,其中与主题不相符的一则是(   )

A.蒲松龄郁郁不得志之后,转而著书,写出了被郭沫若称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小说集《聊斋志异》。

B.韩信受胯下之辱,当兵又屡屡不受重用,但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大将。

C.唐伯虎潜心学画,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深受沈周的称赞,渐生自满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D.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依然坚持创作,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4、下列词语书写及拼音全对的一项是(   )

A.hàn   méi shěng huì   人情shì

B.jūn   xíng   bì   帷幕wéi   垂珠联lóng

C.wǎng   qiǎo   kàng     声匿迹xiāo

D.shòu fú   kuàng qiāng 大悟ch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怒江

马温

怒江边上,几排木屋或者几顶帐篷就是一个村子了。木屋冒着炊烟,帐篷外拴着一匹马,炊烟无声,马也无声,这就是村子的晨曲。静,静得像四周的大山。那天清早,我们开车路过日诺村,村边这户人家的一天已经开始。男人抱着马鞍走向那匹白马,女人弯腰挤着牛奶,两个小孩正在追跑着,这样的早晨怎么会是宁静的呢?可是我们真的什么声音都没有听到。宁静并不是真的无声,是那些声音单纯朴素,纯朴的声音接近自然,传到耳中才会有“鸟鸣山更幽”的错觉。

其实,这一带最伟大的自然之声应当是怒江的咆哮,可是日诺人听不到。日诺虽是怒江边上的村寨,离着怒江却还有点距离。怒江在哪儿?怒江陷在深深的谷底。而日诺建在山上,涛声向上传,传着传着就细了,碎了,哑了。日诺人靠什么证明他们是怒江儿女呢?就是村里村外飘浮着的山雾,它们来自怒江,它们是怒江的水气,陪着日诺人度过每个黄昏和早晨。

记不清到底是在哪儿遇到了怒江,“遥远”是我的第一眼印象。瘦瘦的一条河,躺在深不可测的峡谷中。用“躺”来形容,是因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当然,更感觉不到它的宽阔与野性。这样的怒江简直就是可以忽略的存在。

忽略怒江?怎么可能呢!它是怒汉,它是野人,它是崇山峻岭中巨大的发声体。所有的河流,起初都远离视线;所有的河流,起初都默不作声;所有的河流,起初都被忽略。好多河流都被这种遭遇击倒,而怒江继续向前,越来越汹涌,越来越蛮横,喊叫声震谷撼山。它怒不可遏,怒气冲天,一怒而不可收拾。它开始逼近视线,逼近村庄,逼近一切动物和人类行走的大道小径。怒江就是这么牛,不管这儿的山多么崇高,峡多么幽峭,峰顶是多少年的积雪,峭壁有多少丈的飞瀑,凡是这条河的水气笼覆之处,都叫怒江流域。

怒江来了,村庄躲向高处,怒江继续逼近,村庄只好背起娃儿牵着马,躲进更深更远的大山过日子。我们在怒江边的公路上开车,突然间,一队两三个人的马帮就从公路边的山坡上冲下来。他们沿着一条隐秘的小路,从大山背面走来。那条路在我眼前一晃就消失了,这条路也许就是茶马古道,路的另一端,群山的哪个撇折处必有一个村落,马帮从山外捎来日用品,又将这里的山货带走。公路旅行的局限就是线性化,顺着公路跑,而富有意味的东西大多藏匿于公路两侧,并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我们踩了刹车让马帮先行,马匹驮着重物跌跌撞撞从山上冲下来,身子站稳后就不想挪步,赶马人拍着马肚子大声吆喝。

怒江上有许多铁索桥。铁索桥给游人提供了一个和怒江对视的机会。对视就是它望着你,你也望着它,死死地瞪着对方,谁也不闪躲,人格平等,勇气也平等。我向桥中央走去,我没有抬头挺胸,因为桥还是晃悠悠的。走到桥中央,我停下,扶着铁索向下看。满视野都是浑浊的江水、翻滚的漩涡,没有一根顺滑的曲线,更休说一根直线、一处平静。这是我和怒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我探头向下看的那个片刻,觉得一个狂暴的男人要扑过来将我吞没。怒江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全部声音就是怒江的怒吼。和怒江相比,我是个渺小的男人。

桥那边是个新建的小村子,建在半山腰的悬崖边上。铁索桥是政府建设新村的配套设施。从前,村里人是坐着溜索过江。和溜索相比,这座铁索桥就是他们的省道国道,村中的年青人骑着摩托车在桥上飞驰,只需几分钟就到了对岸,在小超市买几瓶啤酒,呼一下就又过江回了村子。我去村子看了看,还在建着新房。两只小猪娃睡在桥口——也是村口晒太阳,它们闭着眼睡得很沉。怒江的水声,小猪听习惯了。

【1】学习了梁衡的《壶口瀑布》后,老师推荐了马温的《沿着怒江》,让同学们比较阅读。请你从下面的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任务一)下列两句话都描写水,简要分析它们在修辞表达上的异同。

A而怒江继续向前,越来越汹涌,越来越蛮横,喊叫声震谷撼山。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梁衡《壶口瀑布》

(任务二)结合语境,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世界”。

A怒江就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全部声音就是怒江的怒吼。

B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梁衡《壶口瀑布》

【2】在推荐阅读时,老师想在文章后面附一段阅读提示给同学们的阅读进行指导。请你参考下面的“阅读提示”帮助完成。

(小支架)①可以对阅读文章的方法进行提示,也可以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点拨,还可以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从文章行文结构、语言表述、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概括介绍。(200字左右)

(阅读提示)

勃朗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细读课文,或许还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此外,这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多用成语,带书卷气。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这些特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写作与表达

题一: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千……“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 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图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她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幸福”为话题,结合自我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戏剧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