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 《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 《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3、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拙劣 浮燥 枯躁 纷至踏来 B.演绎 嫌恶 漫溢 轻歌曼舞
C.敦实 撩望 堕落 处目伤怀 D.嬉戏 狡辨 驰骋 厉厉在目
4、下列加点词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而且
B.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5、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小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知困, 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李白《送友人》中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两大问题。
8、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材料二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铱是地球上罕见的重金属,只存在于地壳的深处,但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却大量存在。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但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团队在1989年3月1日研究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材料三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恐龙生活在泛大陆上,泛大陆为恐龙提供了舒适的气候条件。
B.恐龙不适应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导致了南极地区恐龙的灭绝。
C.“板块构造说”“撞击说”都能解释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
D.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沟都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
【2】下列语句是作者在材料一、二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①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②斯石英
【3】说说材料三中描述的现象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请分析作答。
【4】请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相关事实,证明下面的观点。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时时刻刻都在面对,面对是人生的经历,面对是人生的态度,面对也是成长的机遇。有时会面对繁花似锦,有时会面对平川坦途,有时也会面对荆棘丛生,有时也会面对崎岖险滩……
面对,勇敢地面对,我们的人生才会精彩;面对,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路才会更远。……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