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微笑抑郁者与终日愁眉不展的普通抑郁症患者不同,他们习惯将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每天以笑脸示人。
B.这家企业将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健康中国”系列活动,构建健康生态,倡导健康生活,宣传健康理念。
C.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D.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作者是老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灯笼》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C.《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D.《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háng) 灯盏(zhǎn) 悄怆幽邃(qiāo) 酣畅淋漓(hān)
B. 栖息(qī) 争讼(sóng) 疏疏朗朗(láng) 垂珠帘珑(lǒng)
C. 糜子(méi) 踊跃(yuè) 草长莺飞(zhǎng) 楔形文字(qì)
D. 连翘(qiáo) 眼眶(kuàng) 肆无忌惮(dàn) 有益无损(yì)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D.《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5、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凭栏袖拂杨花雪。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本曲成功地将____之景和____之景融合在一起,极富艺术张力。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诗歌采用了西北地区的“秦腔”的形式创作而成。
B.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小石潭记》是宋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与“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
(2)请根据对联知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上联“冬尽梅花点点” 最恰当的下联(______)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8、植物睡眠运动
王恩收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②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③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④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⑤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吐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⑥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⑦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炎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早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⑧综合起来,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温度的作用;三是夜晚开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分过多散失及防止昆虫捣乱的作用。
⑨总之,植物的睡眠运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植物的世界真是神奇无比!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2】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述其表达效果。
【3】第⑦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其理由。
9、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画面的提示语写故事,自拟题目。要求故事情节完整生动,要有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写作要求:(1)请按要求写作。立意自定。(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