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 :告诉。 B. :靠近。

C. :举。 D. :同“屈”,弯曲。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撰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我”,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公安干警也要将逍遥海外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B.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段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己。

D.改革开放 30 年,故乡的模样就全变了,真是海枯石烂,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是中国农村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社戏》就写到了这一习俗。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C.《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这门科学,结合实例,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D.韩愈在《马说》中通篇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的嘲讽。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徐风

①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②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

③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将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

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

⑤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

⑥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1下列关于本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B.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C.人类的活动使得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D.人类是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地说明了稳定期和剧变期新生率、灭绝率的大小。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导致生物大灭绝的自然灾害。

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后生物灭绝速度加快了。

D.第⑥段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的论断。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可信。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可能”“濒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

D.文章通过说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恶果,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因为       ,我更强大

要求与提示: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2.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3.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