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②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③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④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A. ④①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文中的“我”觉得社戏并不好看,但平桥村那些热情好客、善良质朴的小伙伴着实令人难忘,此文选自《朝花夕拾》。

B. 《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均是英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C. 《小石潭记》的作者刘禹锡在被贬永州时曾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他和柳宗元被后世之人合称为“刘柳”。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歌。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B.扶植  赋予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C.帷幕  模糊  世外松园  人情世故

D.骨骼  严峻  大彻大悟  天衣无缝

4、选出加下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如鸣珮环,心之         子非鱼,安知鱼之

B.虽有嘉肴,弗,不知其旨也    之不能尽其材

C.选贤能             未复有能其奇者

D.其视下也,亦若则已矣      谓大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文阅读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共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 年),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长安君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 ,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②怆情:悲伤。③草草:随便准备的。④杯盘:指的是酒和菜。⑤昏昏:昏暗,光线暗淡。⑥后会的日期。

1下列有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寄书应见 雁南征”中的“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用来借指书信,“南飞的大雁”常含有思归之意。

B. 尾联中,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给出了下次相会的明确的日期,此次相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C.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草草”二字,虽说酒席是随便准备的,也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D. 后四句写离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人别后。

E.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和用典,诗歌语言华丽,意蕴深远,情意非常亲切真挚,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

2诗人为什么说“老去相逢亦怆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傅雷家书》节选

(1)以上文段中提到的“孩子”指的是________(人名)。

(2)楼适夷评价《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请希望父母讲求教育方式方法的你写一段推荐语,将《傅雷家书》推荐给你的父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春天可以留住

①当我要去美国留学时,母亲显得非常兴奋。我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国门留学的人,她觉得脸上很有光彩。

②离开的那天,一大早我们吃完早餐,围坐在一起,聊起一些家常,可是话刚起了个头,却又撂了下来。于是,一家人决定干坐着,等村里进城的汽车。母亲似乎有什么想和我说,但又欲言又止。她再次拉开我行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出一杯温水,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你就不用瞎忙活了,干吗不坐着?”言语里,我其实在抱怨。村里的汽车站很简单,只是在路边上竖了一块牌子,牌子的旁边是条很深的水渠,初秋时候,由于上一季水田的泥巴渗入,现在已经灌满了泥土。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一家人在家里等得不耐烦了,便提着行李到了汽车站旁。几个乡亲背着锄头在田埂上除草,看着我们一家人都提着行李,就顺便问问谁要远行。

③“我的大儿子。”母亲口吻里充满了自豪。她告诉农夫,她的儿子要去美国,那个只在电视新闻里听说过的国家。

④很快地,一辆汽车拖着扬起的灰尘,驶入村中的公路。我朝汽车看了看,而母亲在此刻却将视线移到了我的身上。她想笑,毕竟这次远行能够给我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作为母亲,她应该为儿子的未来祝福。可是,母亲又意识到这破来的汽车将把她儿子送到一个地不熟悉的地方,在未来你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见不到儿子,她又有点伤感。

⑤母亲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些动情的离别赠言,她只在电视剧里看过,在现实中,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笨拙地握住我的手,尽管这个动作显得那么的不自然。我显然也感到了这份不自然,故意说要去提包,顺手甩开了她的手。母亲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她也弯腰去帮我提包。

⑥母亲和我就这样,相互提着本可以放在地上的包,静静地等着汽车到站。

⑦“儿子,你还记得菱角是什么味道吗?现在正是采菱角的时候。”母亲指着水渠的菱角。

⑧“当然记得呀。这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零食,怎会忘了呢?”我笑了笑,“我上次吃菱角的时候还是上大学之前,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多了。”

⑨“你想不想吃几个菱角?美国吃不到。”

⑩我点了点头,但感觉来不及了。

⑪“你等等我,我这就去弄几只来。”话音还没有落,母亲放下行李,朝附近的水渠边跑去。她趴到地上,想用手抓住靠近岸边的菱角叶,可她的手不够长,怎么也够不着。我看了便想阻止:“我下次回来再吃吧。”

⑫母亲根本听不进我的话。

⑬乘客已经陆续上了到站的汽车,我一个人站在车门边,看着母亲正努力拔菱角的背影,“妈,算了吧,我上车了。”

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漫进了水渠。

⑮“哗啦!”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

⑯“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

⑰我满眼泪水地站在车旁,看着还在水渠中笑着的母亲。

⑱我想告诉母亲自己是多么爱她,可是,乡里孩子很少会用“爱”这个字,即便是母子之间。我不知该和母亲说些什么,我捡起菱角,在裤脚擦掉了沾在菱角上的泥巴,用牙齿咬掉了硬壳,把菱角掰成两半,立即跑到母亲身边,递了一半给地。母亲站在水里接过去咬了一口,我站在岸上咬着带汁的另一半。

⑲……

⑳如今,我已离开家很多年。可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那条公路旁水渠里新鲜的菱角,和那个跳入水中为我摘菱角的母亲。

(作者:何江。有删改)

1根据提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母亲和“我”之间的另外两件事。

①在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车时,母亲拉住“我”的手。

③车快来时,“我”不白然挣脱她的手时,她帮“我”提包。

④车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滑进了水渠。

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5本文以“假如春天可以留住”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年轻的画家拜访德国著名的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要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