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2、以下历史人物未对亚非拉独立运动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叶利钦 B. 纳赛尔 C. 尼赫鲁 D. 卡斯特罗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以加强亚洲和欧洲的经济交流,以下选项和这一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亚历山大东征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日本大化改新
4、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此举兑现了下列哪次会议的承诺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5、归类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把“杨靖宇、李宗仁”归为一类,那么以下历史人物可以纳入此类的是
A.
B.
C.
D.
6、下列领导反殖民斗争的英雄领袖中,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
A. 玻利瓦尔 B. 圣马丁
C. 章西女王 D. 华盛顿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引进外资和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C.实行内地开放 D.建立经济特区
8、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故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竞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下列属于邓小平“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的史实有
①改革开放
②一国两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下列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是( )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C.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
D.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要参观武则天时期的北庭大都护府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库车(龟兹)
B.霍城(惠远城)
C.吐鲁番(高昌)
D.吉木萨尔(可汗浮图城)
11、五代十国以来,政权更替频繁,主要是军事将领举行兵变造成的,北宋建立后,为避免重踏覆辙,实行了
A. 杯酒释兵权 B. 三省六部制 C. 重文轻武 D. 郡县制
12、下列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3、下列选项与“古代民族间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北魏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B.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14、对下列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是二战中的同盟国和协约国
B.图二中的国家在二战中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C.图三反映了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D.图四说明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成为时代的主题
1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春秋
C. 商朝
D. 战国
16、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哪部文件的作用至关重要(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法典》 D.《独立宣言》
17、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下列史实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最终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赢得独立
18、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9、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民族解放运动
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0、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于
A. 苏联宣布建立
B. 工业化基本实现
C. 苏联新宪法之中
D. 十月革命胜利
21、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提升北方军队战斗力。
(4)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调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其核心是《 》。
22、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_______”。
23、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____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1943年9月,______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______。
24、巴以冲突的焦点是: 。
25、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年,墨西哥发生________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6、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7、德国的分裂:
(1)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东德”。
(2)影响:欧洲_______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8、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是: 。
(2)1935年,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3)从1968年起,日本开始了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为口号的明治维新。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同时为资本主义国家 提供了范例。
(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以 为背景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
29、唐朝实行______民族政策,实行______对外政策。
30、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___________法西斯政权对内实施独裁统治。1933年,___________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3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请回答:
(1)秦始皇为避免天下战斗不休,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元朝时,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3)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请列出一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对此你有何看法?
33、儒家思想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
34、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也是当代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近代以来的日本发展史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事件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转折,从此日本融入国际社会,并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同时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使日本也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发展成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是指什么?这一事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使政府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 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2)材料二中的“战后”是指什么战争之后?这次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烧、杀、抢、掠,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发指的血腥事件,请列举日本法西斯暴行一例。
(3)分析材料,指出战后美国在经济上对日本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政治企图。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从中你有何启示?
材料四: 自上世纪末始,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本世纪以来,日本政要“拜鬼”(参拜靖国神社)不断,与周边国家在历史反省、领土主权、资源能源开发、向海外出兵等问题上矛盾摩擦不断。针对亚洲邻国,日美多次举行联合军演,2012年,就钓鱼岛问题,日本再次挑起中日争端。
(5)以史为鉴,针对材料四中日本的举动你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