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 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 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 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2、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也就是说,他认为社会转型应该先从思想解放开始,再到政治革命,最后才是技术的进步。根据他的观点,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4、民族情感,不容侮辱,日前,“精日事件”在全国引发了对中日关系的深刻思考。下列不属于日本单独发动或参与的对华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华民族14年抗战
5、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要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6、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
A. 欧洲用经济手段,亚洲用军事手段对抗
B. 从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全面手段对抗
C. 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D.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7、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向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 对工业的调整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8、在欧洲历史上,他们都有“战争狂人”之称,但前者扫荡欧洲封建势力锐不可挡的气势,至今让一些欧洲人津津乐道;但后者专制独裁,涂炭生灵却让世界人民所痛恨。这里的前者和后者分别指的是( )
A.克伦威尔、希特勒
B.拿破仑、希特勒
C.拿破仑、墨索里尼
D.克伦威尔、墨索里尼
9、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曾发生过三次变化。以下对这三次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0、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1922年苏俄可能出现的情况
A.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B. 工人可以到市场购买粮食
C. 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 资本家经营的鞋帽厂被没收
11、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
A.全面取消自由贸易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12、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 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 )
A. 太平洋战争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中东战争
13、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下列关于重庆的曾用称谓不正确的是( )
A. 渝州 B. 合州 C. 恭州 D. 重庆府
14、请根据下边的目录为本单元选择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A.欧美国家走向近代
B.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加强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5、联合国总部矗立的塑像-----《铸剑为犁》,它反映当今世界主题是( )
A.反帝、反霸 B.和平与发展 C.反饥饿、反浪费 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
16、想了解北宋末年东京汴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可以参阅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红楼梦》
17、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18、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历史背景。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所折射的时代印记。据此,猜测他们的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 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 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 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19、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这一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和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太平洋地区和东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D.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0、16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了一批女王地图。如图所示,女王的整体形状是欧洲,其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为其双臂。女王眼望非洲,脚踏亚洲。该地图象征( )
A.意大利和丹麦最早从事殖民扩张 B.西班牙在亚洲建立殖民帝国
C.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D.非洲尚未被殖民掠夺
21、《________》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由此,张謇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___,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____”。但是,____、____、____和____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____方向发展。
(2)欧盟成立后,欧洲的____进一步增强,____进一步提高,在____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日本也在积极谋求____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____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____,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____,力求在____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____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3、《格尔尼卡》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它的作者是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______。
24、“逢十纪念”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传统。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简表。(请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4分)
时间 | 史实 | 意义(影响) |
1905 |
|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1914 |
| 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
1954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964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
25、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6、时间、改革者:(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7、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事件_____
28、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城市名称。
(1)六朝古都金陵城,近代中国由此开始________
(2)物华天宝人杰昌,军旗升起英雄城________
(3)南湖圣地有游船,开天辟地共产党________
(4)一夜崛起的城市,改革开放的窗口________
29、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把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称为“________”;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30、______年,秦朝建立,______年,明朝迁都北京。
31、读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名称是什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哪一思想运动为该历史事件提供了理论准备?
32、代化指的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等各方面的变革。
(1)“让人们将目光转向人而不是仰望神,是欧洲近代精神觉醒和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精神的产生?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通过这一改革,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了近代。”请问,材料指的是哪一场改革?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局限性?(或者列强这次改革中使“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 近代”的内容?)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初步发展起来。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3、请举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标志世界近代社会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历史事件。
34、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总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思想辩论)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影响。
(2)(思想运动)根据下列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如何促进社会的进步。
(3)(思想定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何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