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能获得“石头的历史”“凝固的音乐”之称,代表古埃及文明成果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面这幅宣传图(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

A. 20世纪四十年代初

B.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C. 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D.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3、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中央实行:(  )

A.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

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D.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斩钉截铁的宣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立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 改革开放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5、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7、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8、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周恩来讲话:“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谈论的是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9、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1、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们解放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2、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对于保障远东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是指

A.抗日战争

B.改革开放

C.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

13、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革“开始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2017年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为19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大陆自台湾进口为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2017年,两岸人员往来878万人次,其中台胞来大陆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再创历史新高。两岸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工会、妇女、青少年、宗教、农业、民俗等领域交流蓬勃发展。这说明( )

A.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B.“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在台湾实现

C.两岸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 D.祖国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15、在英国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个人简介页面上,形容屠呦呦为“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其成就跨越东西”。她的“成就”是

A.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 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6、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口号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③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④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A.①③②④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四项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 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 第一架国产飞机

D. 神舟六号升空

18、1971年,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它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他所评论的“它”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9、今年,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圆了中国人又一个梦。上海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洋务运动中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③黄埔军校的创办 ④2001年10月在中国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美关系开始起向正常化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下图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人物____________

23、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2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5、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6、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27、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通过的《___________》,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8、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30、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什么?这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等英雄模范,其中解放军好战士和党的好干部分别是指谁?

33、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的英雄与先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斗英雄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1)材料中的战斗英雄是谁?是在哪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

材料二: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扔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此材料反映出我国当时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是谁?

材料三: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露雳巨响,巨大的磨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列举出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元勋科学家。

(4)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民族的英雄与先锋”的哪些高尚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