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总方略是

A.“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B.“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C.“三步走”战略部署

D.“一带一路”建设

2、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 弱了,而是历久弥坚。”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

B.得到多数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

C.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宪章》

D.符合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4、“上午八时正,无数选举站的大门开启了,选民们严肃地列队走到验证处,每人领到一张选举票,票上印着候选人的姓名,候选人是由广大群众经过充分酝酿提出来的,每个选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爱戴的人,即使是候选人名单以外的也可以。(《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以此次普选为基础,召开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5、制定宪法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体现了

A. 时代的潮流

B. 党的方针

C. 无产阶级利益

D. 人民的意志

6、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是“一国两制”的(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A.背景

B.内涵

C.结果

D.影响

8、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承包户独立作出经营决策

9、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蒿素是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的

B. 青蒿素是在2015年被发现的

C. 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

D. 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不怕牺牲,英勇作战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2、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1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一带一路”建设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佩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此事件标志着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港澳回归

15、1968年12月18日,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与妻子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家服安眠药自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

A.防止教条主义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坚决反对自由化思想

D.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16、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下面对联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17、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于1860年遭焚毁。圆明园焚毁于下列哪场战争中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漫画中《吃的变迁》反映了我国国民

A.科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B.饮食结构单一

C.从贫困到温饱再奔小康

D.通信事业发展

19、   “向海图强,走向深蓝。”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这其中包括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朱德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中国第一只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华北军区海军

C.南海军区海军 D.北海军区海军

2航母是海军的宠儿,是国之重器,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2012年,我国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是

A.东海舰 B.山东舰 C.辽宁舰 D.“明斯克”号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3、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4、下图人物是_____,他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______

25、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2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7、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8、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9、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30、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下面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三位领导人,他们都是谁?

从左至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经历69个春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请回答: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2)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而实行了什么计划?列举这一计划实施取得的成就一例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2017年,我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六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期间历经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材料一: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有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该地解放后,斗倒地主恶霸,喜儿得解放。

材料二:《毛岸英在朝鲜战争》是首部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的书,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说:“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材料三:从“东方红1好”到“神舟”系列飞船,再到成功升空的天宫一号,航天事业的成功与一个国家认同感的增强往往紧密相连。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斗倒地主恶霸,喜儿得解放”得益于那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指的是什么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3)从当初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梦圆太空,面对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巨大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