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常目标的重大举措”。据此可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有
①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②实现共同富裕
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④开放西部的省会城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 公私合营
B. 赎买政策
C. 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
3、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开始于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汪辜会谈
C.胡锦涛会见连战
D.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邓小平的思想是( )
A. 必须注重经济建设 B.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抗美援朝”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抗美援朝的( )
A.目的
B.开始时间
C.结束时间
D.结果
6、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了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了头。”这是因为
A. 解放战争打响了 B. 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大决战开始了 D.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7、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8、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主题,下列选项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阶段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符合1956—1966年的是:
A.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 探索前进,曲折发展
D. 文革结束,徘徊前进
9、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上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10、20世纪90年代,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它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是指(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全面拨乱反正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五大报告
1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就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实现共产主义
12、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础制度。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巨大成就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独立
C.土地改革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种类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3213 | 14369 | 16392 |
棉花 | 69.2 | 103.1 | 130.4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建立了互助组
C. 成立了初级社
D. 开展了劳动竞赛
14、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A. 《黄河大合唱》 B. 《我的祖国》 C. 《英雄赞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15、据新华网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载人飞船。这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A. 46年
B. 45年
C. 49年
D. 39年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找到的正确的发展道路是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私有化的道路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先指(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19、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
A.大跃进的评价问题
B.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0、下图是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人的变化情况,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集体劳动盛行
B.实行包干到户
C.乡镇企业兴起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4、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5、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26、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7、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8、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0、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3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4、 人把实现中国梦概括为“一、二、三、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一个中国梦”:
2012年11月,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 ,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标志”: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