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ABC中和△DEF中,已知AC=DF,∠C=∠F,增加下列条件后还不能判定△ABC≌△DEF的是( )
A.BC=EF B.AB=DE C.∠A=∠D D.∠B=∠E
2、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
等于( )
A.
B.
C.
D.
3、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2)将线段AB平移到线段A1B1的位置.若A1,B2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2),(2,a),则a+b的值为( )
A.4
B.6
C.8
D.10
4、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5、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B.
C.
D.
(
为常数)
6、下列方程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7、如图,直线上有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1,S2,S3,已知,则面积为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B.2
C.3
D.12
8、如图,已知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AP、BP、CP,AP=1,BP=2,CP=3( )
①∠APB=135°;②点B到直线AP的距离是;③S正方形ABCD=5+2
;④S四边形APCD=3+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在中,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
于点
,
,若
的周长为
,
,则
的周长为( )
A.
B.
C.
D.
10、若样本x1+1,x2+1,x3+1,…,xn+1的平均数为18,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x1+2,x2+2,x3+2,…,xn+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18,方差为2
B.平均数为19,方差为3
C.平均数为19,方差为2
D.平均数为20,方差为4
11、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12、如图,在中,
,
,
垂直平分
,垂足为Q,交
于点P.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⑤作射线
.若
与
的夹角为
,则
________°.
13、分解因式: _______.
14、计算:=______.
15、如图,在长方形纸片中,
,折叠纸片,使得点
落在
边上的点
处,折痕为
,点
分别在边
和
上,当点
恰好是
边的中点时,点
与点
重合,若在折叠过程中
,则
等于________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O、B的坐标分别为(0,0)、(2,2),若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35°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_______.
17、—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此多边形一定是_____边形.
18、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_____.
19、如图,P为等边△ABC的边BC上任一点,点D在BA的延长线上,将线段PD绕点P逆时针旋转60°得线段PE,连BE,则∠CBE=___.
20、如图,矩形ABCD中,AD=10,AB=6,点P在边CD上,且PC平分∠BPD,点M在线段BP上,点N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PM=CN,连接MN交BP于点F,过点M作ME⊥CP于E.则EF=______________.
21、先化简(a2b-2ab2-b3)÷b-(a+b)(a-b),然后对式子中a、b分别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22、为了解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情况,我学校举行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测试活动,现从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满分10分,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七年级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为:
7,8,7,9,7,6,5,9,10,9,8,5,8,7,6,7,9,7,10,6.
八年级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表所示:
年级 | 平均数 | 众数 | 中位数 |
七年级 | 7.5 | b | 7 |
八年级 | a | 8 | c |
请你根据以上提供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a= ,b= ,c= ;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中哪个年级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较好?请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3)我校七、八年级共100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活动,估计参加此次测试活动成绩合格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23、已知,如图1,在中,
.
(1)求的长;
(2)作点A关于的对称点
,连接
.点D是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交
于点M.
的平分线
交
于点N,过点N作
交
于点H.
(ⅰ)如图2,当点D与重合,点C和点M重合时,求证:
;
(ⅱ)如图3,当点D与点,B都不重合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4、自学下面材料后,解答问题.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做分式不等式.如: >0;
<0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
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为:
(1)若a>0,b>0,则>0;若a<0,b<0,则
>0;
(2)若a>0,b<0,则<0;若a<0,b>0,则
<0.
反之:①若>0,则
或
,
②若<0,则
或
.
根据上述规律,①求不等式< 0的解集.
②直接写出不等式解集为x>3或x<1的最简分式不等式.
25、如图,一次函数y=mx+2m+3的图像与y=-x的图像交于点C,且点C的横坐标为-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
(1)求m的值与AB的长;
(2)若点D(9,0),连结BD,求证△ABD为直角三角形.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