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小说中的“我”往往就是作者自己,“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     ;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用中央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绝不留死角

A不管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B无论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还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

C不管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D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官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而出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 西望夏口

D.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4、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热烈粗犷”和“表扬鼓励”是并列短语,“更加坚强”和“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老师讲课”和“大家唱歌”是主谓短语。

B.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该句句子主干是:战斗执行命令)

C.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

D.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句主干是:这是卫星)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方正之不容也

B. 削月割   无期功强近之亲

C. 朝歌夜   秦者秦也

D. 后人哀之而不之   臣具以表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 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 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 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 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 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4)《雨巷》中诗人借助破败的意象渲染雨巷的凄清,烘托诗人的忧伤,表现丁香般的姑娘走远、消失的两句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时作者以及朋友用桂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4)《小石潭记》中写鱼儿游来游去,轻快活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舜民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

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

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

【2】这首诗中的流萤形象丰富鲜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文本二: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俗有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刘开《问说》,有改动)

【注】①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②交相问难(nàn):互相诘问。难:驳诘。

【1】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贵可以问A贱B贤C可以问D不肖E而老可以F问幼G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指在小的方面学习,与今义“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意思不同。

B.《书》指《尚书》,与《易》《诗》《礼》《乐》《春秋》并称儒学“六艺”。

C.“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中“所知也”与前文“所不知”同为所字结构。

D.“不肖”指品行才能低下的人,或旧时男子谦称,在文中指道德才能低的人。

【3】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阐述了“问”和“学”的辩证关系: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因此喜爱学习却不多问是伪好学。

B.第二段作者认为对于比自己德才高的人、不如自己的人、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都可求教,虽然收获相异,但都能提高自己。

C.第四段以聪明人并非全知全能,普通人也有独到之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真理不是专一固定的,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D.文章为了增加说服力,引用《尚书》、孟子、子思等权威言论,举孔文子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文采。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5】文本一与文本二第三段都提到了人们不愿意向他人求教的原因,有何不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材料二:

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非偶然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以上两则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根据它们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